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奇石玉石 >

中国观赏石简介(33)·海南观赏石

  • 2021-11-23 16:53:25
  • 来源:宁石斋博客
  • 作者:地一眼蒙古
  • 0
  • 0
  • 添加收藏

1、黄蜡石

黄蜡石,出自海南省三亚东方市、五指山市等地区。该石属石英岩或较纯的石英砂岩,硅质成分很高,致密坚硬,摩氏硬度约为5~7;色泽显黄,较为鲜艳;质地润泽、光滑;造型模糊,形状突出的不多见。有的则呈白、土黄等色,也有部分比较干涩,表面粗糙。海南黄蜡石佳者有乱玉之称,开采出来经清理后,光泽玉润,颇具观赏性,其大者多用于园林景点布设。

海南黄蜡石几乎都产自裸露的河床之上,在五指山市毛阳镇毛路村牙开桥至毛贵桥之间的毛阳河中游河滩上,黄蜡石大的有几吨重,小的也不下于百斤。近几年在琼中县黎母山区河床地带也有较多的黄蜡石发现。

黄蜡石因石表有一层黄褐色的蜡质光泽而得名。是由岩石底层颗粒十分细的砂岩,受火山热液的侵入而产生硅化作用所形成,后经河水中氧化铁沉淀而在岩石表层形成黄褐色的薄膜。其油蜡之质感源于石英,而其颜色则来自氧化的铁质。

2、孔雀石

孔雀石,出自海南省三亚市昌江县石碌镇一带。石碌镇,北距省会海口市280多公里,"石碌"一名起源于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在此山区地表发现了铜矿,呈孔雀石类型,故名"石绿岭"后改称"石碌岭"。

孔雀石属单斜晶系的碳酸盐矿物,其化学成份为Cu2[CO3](OH)2,因颜色类似蓝孔雀羽毛而得名。晶体常见形态为稜柱状、针状、钟乳石状、葡萄状;通常呈浓绿色和翠绿色,矿物条痕淡绿色;玻璃到金刚光泽或丝状光泽,半透明,断口贝壳状;摩氏硬度3.5~4,比重4~4.5;能溶解于盐酸,溶液为绿色。

孔雀石多产生在石碌铜山铜矿床出露地面的氧化带中,常与蓝铜矿、赤铜矿、自然铜、褐铁矿等共生,并和石灰岩出现于铜矿床中,可作为寻找原生铜矿的标志。孔雀石质纯色美者极具观赏价值,也可用于炼铜及制作工艺品,其粉末可做绿色颜料(称石绿)。

3、陨石

陨石,主要出自海南省三亚市文昌县、屯昌县、琼海市、琼山市等地。已发现的多为天然玻璃陨石,系石陨石的一种,由于这种黑色石块通常在雷雨之后的野地里出现,在雷琼地区又称"雷公墨";石英质,颜色深灰绿、半透明状,密度约2.28,质地均匀,块体杏子大小、长约十几厘米,呈不规则形态,有圆饼状、水滴状、哑铃状、纽扣状、薄管状、树皮状、碎核桃壳状和蛋状等;表面有熔蚀凹坑和多层次的线状痕迹,内部结构为均一玻璃质。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约占34%;其次是三氧化二铝,约占11~12%;另有少量铁、钙、镁、锰、钾、钠等的金属氧化物。

天然陨石在落入地球的过程中,经过太空"洗礼",并和地球岩石发生强烈碰撞,成了现在所见的石块。海南文昌一带的玻璃陨石,广泛分布于中更新世的北海组地层中,估计是70万年前掉在地球上的,大部分都已和岩石融化为一体,天然性保存完好的陨石则少见。

4、卷纹石

卷纹石,出自海南省昌化江。该石是岩石节理裂隙中充填了矿物质,经过水流千年的冲刷而成。卷纹石质地坚实朗润,色泽黄褐、黝黑等,纹路清晰,弯环转折,线条流畅,石上显现各种卷纹图案。

5、黑卵石

黑卵石,出自海南省三亚琼海市。石质坚而腻滑,本色淳朴;纯黑如漆者,泛着黑光,显示出一种纯朴无华,真挚宁谧的自然美。

6、七彩石

七彩石,又称棋子石,出自海南省三亚市昌江县昌化镇境内的棋子湾。该石是色彩斑斓的鹅卵石,呈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变化,大者似拳小者如豆,光滑净洁,晶莹剔透,圆圆润润,状似天然形成的棋子。

七彩石的原岩是约在1亿年前的中生代,因地壳运动,岩浆冒出地表快速冷却而成的花岗岩。此后,由于岩脉入侵引起花岗岩错动挤压,产生大量碎小石块,这些石块经海水长期冲刷和相互滚磨后,变成了棋子般大小的鹅卵石。

棋子湾的弯月形海滩长约20公里,在清澈见底、纤尘无染的湾边海水中,浸润着许许多多的七彩石,"棋子湾"因此石而得名。为保护资源,现当地已禁止拣拾七彩石。

7、火山弹

火山弹,出自海南省三亚琼山市石山镇马鞍岭、海口市永兴镇雷虎岭及罗经盘、临高县高山岭、儋州市峨蔓等地。该石是火山喷发时直冲高空的熔岩团块,坠落地面后冷却凝固形成的,形态各异,有圆形、长形、纺锤形等多种。

马鞍岭离海口市约20公里,周围有几十个火山口,植被较丰茂,火山口为第四纪全新世火山喷发形成的马鞍形火山地貌,内径120米、深69米的,内壁陡峭,外坡平缓,有火山弹、火山砾、浮石、熔岩被、绳状熔岩、渣状熔岩等,千姿百态,在玄武岩中偶有细粒橄榄岩包体。雷虎岭位于海口市永兴镇南面约5公时处的雷虎村,火山口为第四纪全新世火山喷发形成。罗经盘位于永兴镇以南约6公里,火山口为第四纪更新世初期火山喷发形成,内径近千米,深达35米。高山岭距临高县临城镇约4公里,火山口为第四纪更新世晚期火山喷发形成,山上奇形怪状的火山石随处可见。儋州笔架岭火山锥为第四纪更新世晚期火山喷发形成,有火山锥、凝灰岩等。

8、水晶石

水晶石,主要出自海南省三亚市澄迈县、屯昌县、东方县、保亭县、儋州市、琼海市等地。水晶是二氧化硅(SiO2)结晶体,是火山爆发时,岩浆侵入通道,岩浆中气体作用形成空洞,后续岩浆或空洞中溶液在一定温度、压力下慢慢结晶形成的,常呈六方柱和六方锥体,含微量元素时呈现各种颜色。海南水晶形成于距今7000万年前,早在唐末宋初即有产出。据《琼州志》载:“水晶石有五色,清澈如冰消日出,五指山盛产水晶,如拳,如杯,晶莹圆彻”。海南水晶石矿点分布达300余个,而以澄迈、屯昌羊角岭二地储量最大。

羊角岭位于屯昌县城南4公里处,为我国最富集的大型水晶矿床所在地,水晶矿储量大,二氧化硅含量极高,无色透明,纯净莹润。块状的天然水晶体原石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亦可用于制作项链、镜片、胸饰、耳坠和玲珑剔透的工艺品。

9、万州石(砚石)

万州石,出自海南省三亚万宁市之悬崖。该石细润如玉,色黑似漆,以水浸润,石中金星立即显露,干后则金星隐而不见;以此石制成的砚台称"万州金星石砚"、"金星石砚"或"万石砚",极发墨,久用不退乏,颇似端、歙。

明·曹昭《格古要论·古砚论》:“万州悬崖金星石,姿质亚於端溪下岩,石色漆黑,细润如玉,水湿之,则金星自见,乾则否。”

注:万宁,古称万州;唐贞观五年(631年)始设万安县,隶属琼州;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改置万安州,此后州名曾改为郡或军;明洪武三年(1370年)称万州;民国三年(1914年)置万宁县;1996年8月撤万宁县设立万宁市。

附录:

㈠、红宝石

红宝石,出自海南省三亚文昌市蓬莱牛姆岭、新岭园第三纪玄武岩风化形成的残积及冲积砂矿床中。该石呈玫瑰红色、浅紫红色,粒径2~8毫米,透明、半透明至不透明,无裂纹,质量以中低档者居多。

红宝石矿床赋存于残坡积层和洪冲积层中。矿体呈层状产出,主矿层有7个矿体,次矿层有1个矿体。矿层深0~2米,矿体长270~3320米,宽71~470米,厚0.48~1.68米。红宝石平均0.0022克/立方米。

㈡、蓝宝石

蓝宝石,出自海南省三亚文昌市蓬莱牛姆岭、新岭园第三纪玄武岩风化形成的残积及冲积砂矿床中。该石呈浅蓝、深蓝、蓝灰色,一般粒径小于5毫米,最大块体有22毫米×33毫米×2.5毫米。

海南蓝宝石和福建产的相似,色美透明,仅含极少的气液包体和平直的简单双晶纹。但颗粒大于5毫米晶体的外缘,均不同程度含有一层乳白色、不透明、平行六方柱面的环带。晶体中平行菱面体的三组聚片双晶发育。晶体中还有较多的聚隙和蚕籽状金红石包体。蓝宝石平均品位0.33克/立方米。

自定义HTML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