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际合作 >

阻击“海洋PM2.5”必须“塑战速决”

  • 2018-09-03 14:59:16
  •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 0
  • 0
  • 添加收藏

今天是第47个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向全世界发起了对“塑”阻击战,并发出了“塑战速决”的号令。海洋,是这场狙击战的一个重要战场。当下,海洋污染令各国忧虑,塑料又是海洋的最大污染源。据统计,全球流入海洋的垃圾中80%以上是塑料垃圾。其中,微塑料是让大家捉摸不透的新“敌人”。

海洋微塑料是指海水中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颗粒和小球,又被称为“海洋PM2.5”。它的危害不容小觑:由于其体积微小,极容易被海洋生物吞噬并在体内蓄积,危害海洋生物安全;也容易作为载体吸附重金属等污染物,从一个海域传播到另一个海域,存在数百年,危及海洋生态系统。更令人担忧的是,通过食物链传递,“海洋PM2.5”最终可进入人体,造城健康威胁。

近年来,国际社会持续关注微塑料污染。2014年和2016年的两届联合国环境大会都对海洋微塑料给予了特别关注,并将海洋垃圾和微塑料列为重大全球环境问题,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耗竭、海洋酸化等同列。

然而,因为其新,研究者们对“海洋PM2.5”的认知尚处于初级阶段。知道其广泛存在于海水、沉积物、海滩、生物介质内,从近海到大洋、南北极,从表层水体到深海,但总量却尚无准确数据;知道其来源于大塑料的分解物、洗涤剂微颗粒、工业原料树脂颗粒等,但由于其数量、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有关分析尚处于探究阶段;知道其对海洋生物、人类自身、海洋生态有害,但其危害程度和影响方式还在进一步研究。

可就是因为其移步在各类载体、游走于全球海域,似乎无所不在又“看”不着摸不透,我们更不能待其潜滋暗长、愈演愈烈,必须摸清污染源,从源头阻击入手。

按来源,“海洋PM2.5”主要分为初生、次生两种。所谓初生,是指排放时就是微塑料,化妆品、牙膏等含有的微塑料颗粒和工作原料塑料颗粒,经过河流、污水处理厂等排入大海。所谓次生,是由入海大型塑料经过分裂形成。

针对初生微塑料,要从相关产品上减少含量。有研究表明,塑料微珠、合成纤维是初生微塑料的主要来源。塑料微珠广泛存在于日化产品中,要对产品成分实施微珠使用禁令,引入生产者责任机制,鼓励企业开展研发,逐步淘汰塑料微珠。呼吁人们少买合成纤维衣物,减少衣物洗涤次数,同时进行服装面料改革,设计能过滤微塑料的新型洗衣机。

针对次生微塑料,则要将生产者责任机制延伸至包装材料等涉塑制品行业。同时,在社区设置更多饮水区,减少塑料瓶装垃圾;设计塑料垃圾银行,发动民众收集垃圾换取收益;对塑料垃圾二维码进行数据采集,追根溯源,加强管理。总之,要严格落实生产、经营、使用、监测、监管等各环节。

此外,还要告别“点”上着力,从总量控制上思考如何进行源头治理。目前,重点海域正在率先建立实施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可以考虑将入海塑料污染物指标列入调查评估、允许排放量计算、削减总量分配及成效考核体系。当然,这需要技术创新。

大气PM2.5已经令人谈霾色变。汲取这一前车之鉴,阻击“海洋PM2.5”必须“塑战速决”。如此,方能守住海洋这片湛蓝。

自定义HTML内容
关键词: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