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科学技术 >

甘肃省地下水资源调查监测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 2023-09-12 16:42:18
  • 来源: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 作者:余志山
  • 0
  • 0
  • 添加收藏

文章来源于: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原文链接:“找矿突破勇担当 三抓三促谱新篇”大研讨之四(余志山)
 

我省地下水资源调查监测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余志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甘肃省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人均和亩均水资源量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和1/5。2021年全省供水总量109.89亿方,其中地下水供水量23.56亿方,占总供水量的21.30%。我省地下水资源具有分布广、水量相对稳定、不易受污染、可因地制宜开发利用等特点,进一步加强地下水资源调查监测,对全面准确掌握全省水资源空间分布、动态变化、开发利用,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修复治理、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作现状

地下水基础调查。全省已完成1:20万水文地质普查28.89万平方千米,1:50万-1:100万水文地质普查13.69万平方千米,重点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2.12万平方千米,完成干旱缺水的33个县(区)农业用水调查和36个县(区)地下水资源区划工作。实现了水文地质普查省域全覆盖,查明地下水分布规律,找到259处地下水源,有效解决了干旱区城市供水问题。

地下水资源评价。2000-2003年,原国土资源部开展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查明我省地下水天然补给量132.79亿方/年(其中,矿化度小于1克/升淡水资源量为109.74亿方/年,可开采利用的地下水资源量为53.89亿方/年)。2020-2022年,自然资源部开展的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查明我省地下水资源量为128.17亿方/年(其中,矿化度小于1克/升淡水资源量为104.87亿方/年,可开采利用的地下水量为40.70亿方/年)。从两次评价结果来看,近20年我省地下水资源量减少4.62亿方/年,矿化度小于1克/升淡水资源量减少4.87亿方/年,可开采利用的地下水量减少13.19亿方/年。

地下水监测。2016-2017年,完成国家地下水监测一期工程建设,初步建立自然资源系统地下水监测国家级骨干网络,截至2022年末,全省共设监测点819个(其中:国家级监测点500个、省级监测点319个),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疏勒河、黑河和石羊河三大内陆河流域平原区和兰州、天水、庆阳等城镇区,控制面积5.59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13%。省自然资源系统地下水监测时间长、数据连续、专业性强,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管理职责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提供科学依据,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科学研究、生态保护修复、民生工程等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存在问题

一是监测资金保障不足,难以保障日常运行维护。中央资金投入我省的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点年度运行维护经费为0.6~1.0万元/点。2018-2022年我省省级地下水监测点平均运行维护经费为0.9万元/点(由差额拨款的二类事业单位运行维护),新疆、宁夏、陕西为0.8~1.3万元/点(由全额拨款的一类事业单位运行维护),北京为1.5万元/点(由全额拨款的一类事业单位运行维护)。相比临近省份和发达地区,我省省级地下水监测点平均运行维护经费不足,还有83眼老旧监测井淤积严重,监测设备不能及时更新。运行维护经费不足问题已严重影响地下水监测工作正常开展。

二是地下水监测点密度不足,未实现省域全覆盖。全省自然资源系统仅有819个监测点,密度严重不足,有效监测控制面积小,监测点密度只有0.18个/100平方千米,与国家规范监测点密度1.50-3.00个/100平方千米要求相差甚远,只有北京监测点密度11.16个/100平方千米的1/62,约为宁夏监测点密度0.87个/100平方千米的1/5。祁连山和甘南等广大的生态脆弱区和水源涵养区没有地下水监测点。我省地下水监测网点密度小、覆盖程度低等问题亟需解决。

三是调查研究程度滞后,难以满足高质量发展需求。甘肃省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水文地质单元众多,地下水环境变化复杂,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多年没有补充更新。虽然近年来地下水资源评价中对大气降水量、河流径流量、平原区地下水动态变化、下垫面岩性及土地利用等参数研究比较多,也取得了新的成果,但除了陇东盆地和河西走廊2000年以来更新和完善了部分评价参数外,全省其他地区基本上沿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取得的参数或者经验值。地下水资源评价基础参数研究更新不足。

自2000年以来我省没有全面系统开展过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上世纪八十年代和2000年至2003年的两次地下水资源评价基本沿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1:20万地下水基础调查取得成果,评价结果精度和可靠度不足。近年来,各类工程建设和地下水开采改变了地下水环境,引起地下水水位、水质的变化,变化环境下的地下水资源形成与分布研究程度低,难以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

三、对策建议

一是保障地下水资源调查监测经费。开展地下水资源调查监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要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在我省开展地下水基础调查评价和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二期建设。进一步加大省级财政投入,将地下水资源调查监测经费列入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并逐年加大投入力度,科学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把握时间节点,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地下水监测工作,全面摸清全省地下水资源空间分布、动态变化特征。

二是加快省级地下水监测网建设。根据我省河西祁连山内陆河、陇中陇东黄土高原、甘南高原黄河上游、南部秦巴山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和中部沿黄河生态走廊等“四屏一廊”布局,结合《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加快省级地下水监测网建设,扩大地下水监测范围、提高地下水监测点密度,更换超期限服役的老旧监测井,构建覆盖全省、点位密度合理的地下水监测网络体系。积极与水利、生态环境等部门构建协作共享机制,加强沟通对接,充分利用行业部门数据和监测站网。加强基础数据收集的广度和深度,拓展数据收集途径,建立地下水资源数据库,加快推动建设统一的数据应用体系,形成“一张底板、一套数据、一个平台”,真正实现“一家出数据,大家用数据”的工作格局。

三是加强地下水资源基础调查工作。开展全省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查明地下水资源数量、质量、空间分布及动态变化。综合考虑我省地下水含水层条件、储蓄空间、水源保障、水质状况等因素,有针对性开展研究分析,形成一批高质量调查评价成果,为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布局、重大工程、城镇建设、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修复等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开展全省地下水资源战略储备区划,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我省水安全,应对重大干旱、水污染等突发事件,提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案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有力支撑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四是加强数据分析研究,提供优质服务。加强地下水调查监测数据分析与科学研究,为有关部门呈送地下水调查监测年报,遇紧急情况及时形成专报。与水利、生态环境、林业草原、农业农村、应急等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对接工作需求,主动服务,从专业角度提供精准的定制化服务。

    五是加强地下水监测宣传引导,提高认识。地下水监测是一项服务于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公益性工作,是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指导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依据,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十分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地下水监测的功能在满足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上,已转变为服务生态环境保护及国民经济发展的专业性、公益性工作,监测目的任务已发生根本性转变。地下水监测管理要有巨大的改进,监测队伍的能力要有极大的提高,监测装备和监测条件要有极大的改进才能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监测数据要更具准确性、及时性和公益性。

自定义HTML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