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科学技术 >

地质调查“在线化”推出新版本

  • 2020-05-08 17:57:20
  • 来源:中国矿业报
  • 作者:张继勇
  • 0
  • 0
  • 添加收藏

为全面落实 2020 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精神,着力推进地质云建设,加快推进地质云、大数据、智能化“三位一体”发展,总结 2019 年地质调查信息化工作成果,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2020 年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动员部署会暨‘在线调查’系统新版培训会”日前召开。会上对“在线调查”系统新功能开展了培训。

据了解,2019年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所有项目均基于地质云“在线调查”系统,实现了在线化工作模式。根据全年用户使用反馈,系统研发团队利用项目组出野外前的窗口期,重构了“在线调查”系统使用流程和界面布局,使系统更加贴合使用场景和用户习惯,实现了深度优化,可明显提高调查工作效率;开展了外业采集模块的整合集成,形成了统一框架;升级完善了调查数据处理、可视化等功能,修复了有关问题和不足;加强了技术支持,形成了2020年新版本。

该系统以高精度遥感数据为底图,通过实地圈画调查点范围、野外现场定点并匹配现场图片等,提高了野外调查工作的精度。

在调查功能集成化方面,系统采集内容由传统单一的文本数字扩展到集表格、视频、音频、照片、素描、电子罗盘等多媒体为一体的多源数据。提供的开放式、通用的地质数据采集与集成方法,可满足不同专业、不同目标的个性化野外数据采集的扩展需求,全面支持全领域的野外地质路线调查数据采集、管理、处理和输出,并直接接入云服务体系。

工作人员可以使用移动终端快速录入现场采集数据,完成调查路线及调查点各类表格的填写,实现了调查工作数字化,避免了人工手写再二次录入电脑,减少了携带太多工具的繁琐;建立了符合调查规范、符合中国地质调查局建库要求的标准,提升了数据采集的整体效率,减轻了数据整理工作量,加强了数据统一管理;实现了调查点信息自动关联,减少了人工合并关联数据;实现了调查工作智能化,通过丰富的地图功能动态了解调查信息等。

多个项目团队在试用后认为,该系统在野外数据采集方面,效率较之前提高了1倍以上,由每天7~8个调查点提高到每天15~16个调查点,从而节约出更多时间观察分析地质现象。

该系统基本上全面覆盖了野外工作手段的记录过程,替代了以往“用笔书写,用相机拍照留念,用电脑录入数据,用辅助软件转化处理”的复杂过程,大部分工作在野外调查录入时就已完成,极大提高了野外一线人员的工作效率,让他们从白天跑点、夜晚整理、工作结束后再进行电子化录入的工作程序中解放出来,减轻了工作强度与压力。

该系统通过“在线化”建库,避免了数据录入的二次错误。系统能够记录项目工作中的调查规划、野外调查、数据整理全过程的状态变化,建立了包括自检、互检、抽检的质量管控体系,保障数据质量,为地质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奠定了基础。

赣江流域水文地质调查团队认为:“系统可以在野外自动生成地理信息、坐标和图幅名称,可以导入地质图,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系统集卡片填写、GPS定位、摄像等于一体,提高了野外工作效率,避免了一些人为填写失误,数据库格式也更加统一规范。”

“‘在线化’系统可以把“地质云”上大量的地质图、水文地质图、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等推送到野外采集终端作为参考底图,用户根据GPS自动定位所处坐标位置,实时了解该处基本地质情况,有利于提高对野外现场地质背景知识的了解。”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水文地质调查团队在使用后表示。

截至目前,“在线调查”系统的用户数达5859人,登录 8.9 万次,形成调查文件 78.1 万个(涉及区调、矿调路线3153条,图幅171幅,水文地质调查点3.7万个,调查灾害点9903处等)、数据量 1116.5GB,系统推广使用进展显著。□

自定义HTML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