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奇石玉石 >

中国观赏石简介(23)·河南观赏石(二)

  • 2021-11-16 16:00:11
  • 来源:宁石斋博客
  • 作者:地一眼蒙古
  • 0
  • 0
  • 添加收藏

21、伊水石

伊水石,又称鸡血石,出自河南省河洛山区伊水沿岸。该石晶莹温润,红如艳霞,光彩鲜丽。

22、林虑石

林虑石,出自河南省安阳林州市。该石质地坚硬,多峰峦迤丽,嵌空险怪,产出较少。

《云林石谱》林虑石:“相州林虑石,产交口土中,其质坚润,扣之有声。石多倒生向下,垂如钟乳,融然天成。錾去粗石,留石坐,峰峦秀拨,如载山一座,亦有成物状者。石色甚碧,曾贡入内府,有蓝关苍虬洞天等名,凡十余品,各高数寸,甚奇异。又有一种,色稍斑而微黑,稍有土渍,易于洗涤,有大山势,四面徘徊,惟背稍著土,千岩万壑,峰峦迤丽,颇多嵌空,洞穴宛转相通,不假人为。至有中虚可施香烬,静而视之,若烟云出没岩岫间,此石因崇宁间方士相视地脉偶得之,大不逾三五尺,至于拳大,奇巧百怪。”注:宋相州林虑(今安阳林州市),东汉时为林虑县,南宋升为林州,明代改为林县,1994年元月撤县设林州市。

23、相州石

相州石,又名梨园石,出自河南省安阳市漳河沿岸。《云林石谱》梨园石:“相州之北数十里,地名梨园。漳河水中出石数种,或如浓墨圆点成纹,或深黄匾头,颇坚润。土人谓之姜豉石。堪琢为器物,亦磨作镇纸,其价甚廉。”注:相州,今河南安阳。

24、白马寺石

白马寺石,出自河南省洛阳市白马寺之野。白马寺位于今洛阳城东约十二公里处,北依邙山,南临洛水,东望伊洛平原。《云林石谱》白马寺石:“河南府白马寺之野中,每大雨过,土中多获细石,颇碎。一种色深钳绿,类西蕃马价珠。一种色稍次。一种色淡绿。纹理多斑剥,鲜有莹净者。间有刻成物像,其大不过如梅李。色深绿者价甚穹。此石产外国,盖西洛故都之地乃有之。……”注:宋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市。

25、钟乳石

钟乳石,分布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城西、郑州巩义市小关镇山怀村、郑州巩义市嵩山北麓、郑州新密市七里岗乡石羊山、驻马店市确山县竹沟镇元宝山、平顶山汝州市蟒川乡寺上村、许昌禹州市鸠山乡兰花山、新乡辉县市西北万仙山等地。该石形成于石灰岩大溶洞中,溶洞是地下水侵袭石灰岩而形成的洞穴,在漫长的岁月里,雨水沿洞顶不断渗入,溶解石灰岩在洞内结晶,形成千姿百态的形状。从洞顶下垂凝成固体的是钟乳石,点滴积累凝结在洞底的是石笋。钟乳石的形成受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形态各异,晶莹剔透,犹如琼林玉树。钟乳石多属于自然景观,其资源受到保护。

栾川县城西山中的石灰岩溶洞,长达千多米,奇丽深幽,洞内数十米高,天然滴凝形成的钟乳、石花布满四壁,千姿百态,晶莹剔透。巩义市小关镇山怀村的溶洞,四周高山环绕,洞口处有巨形钟乳石群,有的像形状物,有的似鲜嫩的竹笋。巩义市嵩山北麓香炉峰下的溶洞,全长700多米,洞内有大面积洁白而又透亮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等,高大者十多米长,四壁丛生各种植物状的乳白色石花,晶亮发光。新密市七里岗乡石羊山下的溶洞,距地面52米深,洞长3000米,洞中由钟乳石、海花石构成,洞内石壁酷似雪莲。确山县竹沟镇元宝山北坡的溶洞,面积有近千平方米,洞内满目洁白,晶莹剔透,顶部倒悬的钟乳石,造型万千,壁上大小石花,繁花似锦。汝州市蟒川乡寺上村古溶洞,长约百米,洞内全是五颜六色的钟乳石,红似火、绿如波、透明者犹如水珠。禹州市鸠山乡兰花山溶洞,长约1200米,高、宽2~10米不等,洞内钟乳石,石幔、石柱举目可见。辉县市西北万仙山周围有很多溶洞,洞顶是嶙峋的怪石,洞内倒悬的钟乳石千姿百态,形神各异,叹为观止。

26、韩陵石

韩陵石,出自河南省安阳市区东北十五华里的韩陵山上。该石属沉积岩,主要成份为石英岩、石英砂岩、间灰岩,呈棕、土黄、杏黄、紫红、黑灰、灰白等色,石面附有沥青样的片纹状黑色物质,可构成各种简洁的图案。

韩陵石蕴藏于地表层下的红色泥砾层中,当地称滑石,挖出后先用水清洗,除去石上附着物,有时需用砂轮抛磨,然可欣赏。

27、马蹬太湖石

马蹬太湖石,又名窟窿石,出自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马蹬镇杨营村一带。该石颜色青黑,形状千姿百态,具有瘦、皱、透、漏等特点,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点缀园林、庭院的佳石,亦可堆砌假山或制作盆景。

马蹬太湖石是石灰石在酸性红壤的覆盖侵蚀下形成的,分布于马蹬镇七个山头的地表和地下,埋藏很浅,开采面积约三平方公里。

28、舞钢响石

舞钢响石,俗称响石、响铃石、空心石、石匣、药石,出自河南省平顶山舞钢市尹集镇九头崖一带的山中。该石为古老泥质沉积岩受深处岩浆活动烘烤变质而形成的,外形多为不规则块状,呈灰黑色,或灰黑和杏黄色兼有。硬壳厚2~3厘米,内含物有固体或液体,摇动时能发出不同响声。大多数体积较小,体积大者偶有两至三个空间。亦以外壳坚硬,平整光洁者为佳。固体响石内含物呈杏黄、土黄、淡红和灰等颜色,或整块或碎块或为碎沫,用手捏之多成粉末,并有止血功效;液体响石,里边是水。

舞钢响石是特殊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在远古代,泥岩经火山岩浆烘烤变质强化,冷却后外壁收缩构成壳体,其外壳与内含物分离的,摇动时可出声。一般散落在山坡、河滩上的响石,拾起摇动即会发出响声;在山体内部挖掘出来的响石,需经日晒或风干,待内含物由湿变干与外壳分离后,才能摇出响声。九头崖一带几座山中蕴藏着丰富的响石资源,但没有集中成片分布,采集较为不易,特别是响声悦耳兼造型好者尤其难得,而液体响石更为罕见。

29、黄河彩霞石

黄河彩霞石,当地俗称马牙石,出自河南省三门峡大坝下游的一条山沟中。该石属沉积岩,质地细腻,摩氏硬度为4左右,底色洁白,上有红、黄等颜色的不规则纹理线条,色彩醒目、对比度大,构成似彩云、流水、或动物、山水等各种图案。

黄河彩霞石最早发现于黄河岸边,近年河滩里也偶有发现,但主要蕴藏在离河床一千多米的山沟里,石源分布范围不大,但相对集中,该石是由原岩风化产物和火山物质等沉积而成,石中含有大量的三氧化二铁,表面色彩斑斓、线条夺目,其色有红、紫红、黄、金黄、姜黄等,稍加打磨则更加绚丽。现该石多从山沟里开采而得,并依不同图纹,进行适当切割打磨后,配座欣赏。

30、新安国画石

新安国画石,出自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云梦山。该石质地细腻,摩氏硬度为3~5之间,体量一般在15~40厘米左右,色彩古朴,石上有棕黄色、褐色等图纹,线条简洁明快,颇似草木花卉、山水风景。

云梦山属邙山山脉,位于方山与队山之间,其地质结构为震旦系蓟县统,厚度2~6米,底板为杂质页岩,顶板为砾岩,再上为白色或淡红色石英砂岩,其间夹有细砂岩与砂质页岩,地面裸露的岩石,经长期风化后形成大小不一的石块,在与地面接触的部分,因受致色元素侵渗而形成各种图案。

31、绿松石

绿松石,出自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该石为含铜、铝的基性磷酸盐矿物,隐晶质致密块状,摩氏硬度5.5,性脆,具贝壳状断口,蜡状光泽,不透明,密度为2.7左右;多呈翠绿色,亦有淡绿、淡蓝、蓝绿等色;块度多数在0.5~5厘米左右,大者10~20厘米,可作玉雕材料。

淅川县位于豫、鄂、陕三省结合部,绿松石矿属于低温热液交代——风化淋滤复成因类型矿床,分布于鄂、陕成矿带东延部分的淅川大石桥及黄庄一带,赋存在下寒武统底部硅质岩、石煤层内,呈窝状、扁豆状、凝核状及不规则状产出。接近地表的绿松石现已基本采光,在开采石煤时可以收集。

32、琥珀

琥珀,出自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内乡县。河南琥珀的形态多呈饼状、扁豆状、团状、水滴状和粒状;有黄、褐黄、紫红、灰黑、黑褐等色;可分为豆珀、线珀、窝子珀、筛子珀等数种;琥珀表面常包有0.5~1厘米厚约细砂质,内部常含有方解石、石英包裹体;以紫红色、中有昆虫花纹者为上品,如含昆虫并清晰可见,则比较珍贵。琥珀还是名贵的中药材,亦可加工成各种装饰品。

河南琥珀赋存在白垩系上统的灰绿色细砂岩和灰黑色细砂岩中,产地西起西峡县的范庵、木寨、凤山、五里桥,东至内乡县的木柴沟等地,呈东西向带状分布,长约65公里,宽约4~13公里,蕴藏量自东向西渐增。琥珀在地层中呈窝状产出,窝产量一般几公斤,多者几十公斤至一百多公斤,个别窝可超过1000公斤。块度亦大小不一,一般几立方厘米,大者几十立方厘米。

西峡县琥珀埋藏量较丰富,琥珀颜色有黄、褐黄、紫红、黑等色,半透明至透明,有光泽,呈菱形和方形结晶块,其内大多含有砂岩及方解石、石英包裹体,偶见昆虫包体。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西峡县五里桥乡曹岗村药农,在山岭上种植草药时挖出一大窝琥珀,重达3374公斤。1980年西峡县重阳乡曾采得罕见大琥珀,重达5.8公斤,中有昆虫花纹。

◎琥珀别名血珀、云珀、虎珀、兽珀、江珠、育沛等,是古代松科或金缕梅科等植物的树脂,久埋地下逐渐转化成化石样物质,形态多呈不规则的粒状、块状和钟乳状,体轻、质脆,易碎,有红、黄棕、褐、黄、黑等多种颜色,红色为上等,棕色次之,黄色较差。外表上可分为有光泽和无光泽两种。

33、硅化木

硅化木,出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津西村、邙山及周围山岭等地。硅化木在当地分布较少,对其区域的远古气候、地质、生态等有极高研究价值。

蕴存在邙山顶上的硅化木处于上二叠纪煤系地层,保存较完好,外皮呈紫褐色,年轮清晰,疤节凸现,纹理自然,形态苍劲;其中一根夹在山逢中,外露部分长4.2米、直径0.87米。津西村白龙庙旁的一棵硅化木,呈黑红色,直径有1米,裸露出地面部分高2.5米。

34、模树石

模树石,出自河南省信阳、焦作、卢氏、灵宝、舞钢等地的山区。该石是由含有氧化锰、氧化铁的溶液沿岩石的层壁或裂隙渗入浸染,并固结于同一层面上而形成;其花纹千姿百态,多似松树、柏树、树枝、水草等,画面古朴,典雅清逸。岩石呈层状、板状、片状,密集平摊的枝状图案均呈现在岩石面上,由于渗入的元素不同和沉积物多寡的区别,形成图案有黑、红、黄、青、灰等不同色泽。模树石资源较丰富,但大块者不多见。

35、方城石(砚石)

方城石,又称黄石、唐石,出自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独树镇以北9公里处的黄石山(又名小顶山、方城山)。该石质地坚润,纹理细密;石中图纹千姿百态,有何纹、玉带纹、眉纹等;呈绿、墨、灰、紫、青等色,时纯时杂多彩,其中几种组成复合色时,则形成独特灿烂的彩色画卷;其种类有青石、紫石、青紫石、墨石、凤眼石、红云石等,以紫石、墨石为佳,而稀有之凤眼石则更珍贵。方城石适宜制作砚台,曾为米芾所大加称道推崇,被称誉为砚中精品,其制砚历史悠久,始自汉,兴于唐,盛于宋、元、明之后。

方城石制成的砚台称"方城石砚"、"黄石砚",其质如玉、声如罄、色多彩,古朴典雅。具有呵气凝露,贮水不涸,磨墨无声,发墨如脂,不损毫锋的特点。

方城石岩质属微变质粉砂质绿泥绢云板岩。矿物成分有绢云母、绿泥砂、石英、白云母、赤铁矿、磁铁矿等。岩石致密,细腻,矿物颗粒均匀,直径在0.01~0.03毫米之间。尤其在紫红色泥质板岩中,有青灰色含小石英晶体或板岩砾石,形态呈圆形、椭圆形和红、灰相间的圆环形状时,则成为砚品中的凤眼石以及石眼,而“凤眼”有数个并序分布者,可视为珍品。

宋·杜绾《云林石谱》方城石:“唐州方城县石出土中。润而微软,一澹绿,一深紫,一灰白色。石质不甚细腻,扣之无声。堪治为方斛器皿,紫者亦堪作研,颇精致发墨。”宋·米芾《砚史》:“唐州方城县葛仙翁岩石,石理向日视之,如玉莹,如鉴光,而着墨如澄泥,不滑。……亦有淡清白色,如月如星而无晕。此石近出始见十余枚矣。”

36盘谷石(砚石)

盘谷石,又称天坛石、天坛岩,出自河南省焦作济源市城西王屋山天坛峰盘谷一带。该石为钙泥质板岩,呈浅绿、灰绿、浅褐颜色,显微纤维结构,变余层纹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有绢云母、绿泥石、石英、方解石、斜长石和黄铁矿等。质地坚韧,温润细腻,纹理缜密,色泽秀美,刚柔相济,宜于雕琢砚台。其石品有青斑、红墩、天蓝、麦叶绿、柳芽黄、三彩石、瓜子石、子母石、焦白、金线玉带等多种,尤以青斑、麦叶绿、三彩石、瓜子石、子母石为佳。有些颜色像洮河石的麦芽绿,有些如端石的玉带金紫线,也有近似贺兰石的紫绿相间者。淡青微黄石面上缀墨色瓜籽状花纹似滴滴墨迹者,称瓜子石;青色石面上有密布黑亮晶莹层环状晕色小石球的,则称子母石。石中金线、玉带的主要成份是绿泥石和方解石,金星墨斑的主要成份是银白色绢云母和黑云母,即谓"端石有眼,盘石有线"。

以盘谷石制砚历史悠久,相传始于东汉时期,唐朝开元年间已有较多生产,清代为鼎盛时期;成砚称"盘砚"、"盘石砚"、"盘谷砚"、"盘谷石砚"或"天坛砚"、"天坛石砚"、"豫砚"等;具发墨保湿、纯净均匀、运笔流畅、不损毫端、积墨不腐的特点,素有"盘墨宝色"之称。

盘谷石是寒武纪时代海水中大量泥灰沉积物在长期高压之下逐渐形成的,后因地壳变动蕴藏在太行山脉王屋山断层岩石深处;现开采石坑有盘谷坑、天坛坑、砚山坑、黄龙坑等处,均以露天揭顶开采为主,在岩层上一层一层进行剥落,较为不易。

附录:

河南玉石

除前述之密玉外,另有:

◇南阳玉,又称独山玉,出自河南省南阳市东北约8公里处的卧龙区七里园乡独山村,矿脉呈雁行状分布于蚀变辉长岩体两侧的挤压破碎带中;石质为黝帘石化斜长石的一种,主要组成矿物为斜长石、黝帘石等,另含有绿帘石、铬云母、绢云母、黑云母、透闪石和榍石、黄铁矿、黄铜矿等多种矿物;粒状结构,质地细腻;摩氏硬度6~6.5,折光率1.56~1.70,玻璃光泽或油脂光泽,不透明或微透明至半透明;色彩鲜艳丰富,呈紫、黑、褐、蓝、绿、青、黄、红、白及各色混合等色,单色不多,常由2~3种以上颜色组成,有红芙蓉玉、绿玉、绿白玉、水白玉、黄褐玉、天蓝玉、翠玉、青独山、黑独山、紫独山等品种,尤以翠、绿、红三色为佳;除翠玉呈半透明外,其余均不透明。

◇西峡玉,出自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西峡玉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种蚀变超基性岩,主要矿物成分蛇纹石占80%~95%,其次为磁铁矿、透闪石、阳起石及少量方解石;质地细腻致密,摩氏硬度3~5;没有玉花,有时可见块状、团状棉絮,透光性较差,微透明至半透明,乳白色,油脂光泽或玻璃光泽,密度2.7左右,块度大,裂纹少,玉石外有黄色、褐色、红色的石皮;可用于大型摆件的雕刻。

◇墨绿玉,又名黑绿玉、西峡碧玉,出自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淅川县、桐柏县、信阳市平桥区(原信阳县)等地;墨绿玉为辉橄岩等超基性岩经蛇纹石化而成,呈脉状、岩珠状产出,矿物成分主要为蛇纹石,次为绿泥石及蚀变的超基性岩类;颜色纯正,有黄绿、灰黑、浅绿、白、棕等色;质地细腻,块度大或巨大,裂纹、脉石极少,硬度适中,微透明至半透明,加工性能良好,玉雕及工艺效果较佳。

◇回龙玉,出自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回龙一带;蕴存在大路庄群变质岩系的镁质碳酸盐岩与石英斑岩、钠长石岩的接触带矽卡岩中或其附近;主要由微晶符山石组成,次含黝帘石、绿帘石、石榴石、透辉石、硅灰石等,矿物粒径为0.2~0.4毫米,分布不均匀;以黄绿色为主,兼有苹果绿、黄、浅白、杂色等,鲜艳柔和,花纹美观;质地致密、细腻、坚韧;摩氏硬度6.5~7,密度3.2~3.4克/立方厘米,显玻璃光泽,微透明至半透明。

自定义HTML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