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奇石玉石 >

中国观赏石简介(09)·江苏观赏石㈠

  • 2021-11-12 15:55:47
  • 来源:宁石斋博客
  • 作者:地一眼蒙古
  • 0
  • 0
  • 添加收藏

1、太湖石

太湖石,又称洞庭石、湖石、贡石、花石,主要出自江苏省太湖周边的苏州市洞庭西山、无锡市宜兴鼋山、禹期山等地,南京市江宁区汤山、青龙山、天宝山一带亦有分布。太湖石是一种被溶蚀后的石灰岩,颜色有白、灰、青、黑等,多为灰白色;质地细密,摩氏硬度3~4,线条柔曲,千窍百孔,形态多玲珑剔透、重峦叠嶂之姿,或灵秀飘逸,或浑穆古朴、凝重深沉;其体量大者居多,最高可达三五丈,一二尺高的比较少,故是叠置假山,园林点缀的最佳石种,体量适宜者亦可用作布置厅堂;以石质温润青纯、表面光滑圆润、多孔多穴、自然造型奇异、可独石成景者为佳。唐·吴融《太湖石歌》:"洞庭山下湖波碧,波中万古生幽石,铁索千寻取得来,奇形怪状谁得识。"太湖石的开采早于唐代,是我国古代四大名石之一。

太湖石属碳酸盐类石灰岩,经过千万年风化、水溶和波浪冲洗等多种作用而形成。因产于太湖而得名,分布于环绕太湖的苏州洞庭西山、宜兴一带,其中以鼋山和禹期山最为著名。太湖沿岸遍布石灰岩石,在地下水和地表水中的碳酸长期溶蚀和冲击下,原石上的细小缝隙逐渐扩大,相邻的沟壑有的形成皱纹、隆鼻、凹槽等奇异形态,有的溶蚀成互通的洞穴,极具瘦、皱、透、漏的特点。太湖石石体嵌空作靥、弹窝相套、形态俊美,作孤石能成景、砌筑能成山。

太湖石垒砌的假山,参差错落,峰峦相叠,涡洞相套,韵味无穷,其代表作有苏州的狮子林和环秀山庄。太湖石还能单设成景,常以园林立峰的形式出现,或皱瘦玲珑、或象形状物,苏州留园里高达6.5米清瘦挺拔的"冠云峰"、苏州十中校园内(苏州织造署西行宫旧址)高5.12米皱瘦漏透俱备的"瑞云峰"、上海豫园里高约3米有72个孔洞的"玉玲珑"并称"江南三大名石"。无论是独立的石峰或群石堆叠的假山,都平添了园林的幽静之美,山林之趣。

太湖石有水石和山石两种。水石多产于太湖中,质地坚润细腻,由于长期受湖水波涛的侵蚀冲击,石上形成状态各异的一个个天然洞穴,宛转回环,透风漏目,其造型玲珑秀美、文静优雅。故水太湖石最具天然婉约之美,目前甚为难得。山石产于湖周围山地,是50万~100万年前的石灰石在酸性红壤的历久侵蚀下而形成,石形奇特,棱角粗犷,自然质朴,少宛转灵秀,是现在常采用的太湖石品种。

太湖石也有出于石匠之手,自宋代起,太湖畔的石匠就从事开采湖石生产。即先把石块从山上凿挖下来,然后根据其形状、大小以及园林建筑的需求,凿为千姿百态,再放到太湖里让湖水冲击,经若干年后,湖水把石灰岩侵蚀琢磨得又光又滑,似自然形成。

宋·杜绾《云林石谱》太湖石:“平江府太湖石,产洞庭水中,性坚而润,有嵌空穿眼宛转险怪势。一种色白,一种色青而黑,一种微青。其质纹理纵横,笼络隐起,于石面遍多坳坎,盖因风浪冲激而成,谓之弹子窝,扣之微有声。采人携锤錾入深水中,颇艰辛,度其奇巧取凿,贯以巨索,浮大舟,设木架绞而出之。其间稍有巉岩特势,则就加镌砻取巧,复沉水中,经久为风水冲刷,石理如生。此石最高三五丈,低不逾十数尺,间有尺余,惟宜植立轩槛,装治假山,或罗列园林广榭中,颇多伟观,鲜有小巧可置几案间者。”

2、昆石

昆石,又名昆山石,主要出自江苏省昆山市北区的玉峰山(古称马鞍山)上。该石为石英晶簇体组成,玲珑晶莹,质地坚硬,摩氏硬度为7;色泽洁白如雪,悦目怡神;石上窍孔遍体,玲珑剔透;外形峰峦嵌空,奇巧独特;体型一般仅尺许左右,大者极少见;昆石因产于江苏昆山而得名,典雅古朴,具有纯洁美,以色白而玲珑多巧为主要特征,故又称"巧石"、"玉峰玲珑石"。昆石与太湖石、雨花石一起为江苏三大名石。昆石的开采已逾千年历史,产出极少,自宋代以来被视为供石中的上品,是我国传统四大名石之一。

玉峰山海拨仅80.2米,组成玉峰山的岩石是近5~6亿年前的寒武纪、奥陶纪时代,在深海中沉积形成的硅质灰岩和硅质白云岩。这种以碳酸钙为主含有硅质团块、硅质条带的可溶性岩石,在漫长的地质运动作用下,产生十分发育的节理断层裂隙,从地下岩浆中分异出来富含二氧化硅的热液,沿岩石的断层、裂隙、节理侵入充填,有的形成洁白如玉的石英脉,有的在孔洞中结晶形成水晶晶簇,有的与石灰岩接触交代、蚀变,重新结晶成方解石。其石英、水晶、方解石等不同矿物的组合结构,经差异风化和水的溶蚀雕凿后,则形成晶莹洁白的昆石。

昆石的岩性是白云岩,晶簇体组成呈网脉状,主要成份有二氧化硅99.46%,三氧化二铁0.44%,氧化钠0.08%,氧化钙0.02%。昆石的形态结构各异,有十多个品种,多以象形命名,分产于玉峰山之东山、西山、前山,较为珍贵的有鸡骨峰、雪花峰、杨梅峰、荔枝峰、海蛰峰、胡桃峰等。鸡骨峰由薄如鸡骨的石片纵横交错组成,峰孔剔透,具坚韧刚劲感,在昆石中最为名贵;雪花峰灵巧纤细、洁白如雪;杨梅峰尤如石枝上长满晶莹的粒粒杨梅;胡桃峰石表皱纹遍布,块状突兀,晶莹可爱。

玉峰山方圆不过三华里,经过上千年不断采觅,现在山表已很难见到石坯。现存昆山亭林公园里"春云出峋"和"秋水横波"两座一人高的昆石立峰,为明代旧物,这二株巨石,窈窕玲珑,窍孔遍布,是仅存的巨峰佳品。

昆石毛坯外部有红山泥包裹,原石采集回来后,大致要经过选坯、曝晒、冲洗、剔泥、雕琢、浸泡等处理,方可配座欣赏。昆石毛坯采下后,清理山泥杂质时千万不可敲击,以免断裂,应先在阳光下曝晒五、六天,待粘附在外表的红山泥干燥发硬时浸人碱水中,山泥则成块剥落;再用清水反复冲刷,并仔细剔除石孔、间隙内的泥屑石粒;然后用一定浓度的草酸(或海棠花汁敷于石表)洗去石上的黄渍;干净后将石头放人清水中浸泡半个月,漂清酸碱成份,取出晾干即显晶莹似玉的色质。

昆石性喜湿润、洁净,因赏玩时易得尘烟,古人常以玻璃罩住,亦可配插菖蒲陈列,翠白相映,赏心悦目。

《云林石谱》昆山石:“平江府昆山县石产土中,多为赤土积渍,既出土,倍费挑剔洗涤。其质磊磈,巉岩透空,无耸拔峰峦势,扣之无声。土人唯爱其色洁白,或种植小木、或种溪荪于奇巧处,或立置器中,互相贵重以求售。至道初,杭州阜亭山后出石,与此山无分毫之异。”

3、雨花石

雨花石,又称彩石、文石、玛瑙石、六合石、五色石、螺子石、江石子、灵岩石等。主要出自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东沟、竹镇、冶山一带和江浦、江宁、雨花台、西善桥等地以及扬州仪征市境内。雨花石形成于距今250万年至150万年,是经过流水搬迁作用而磨圆的砾石,石质成分为玛瑙石、燧石、硅质岩、石英岩等。摩氏硬度为6以上,形以圆扁为主,色泽鲜艳多彩,花纹瑰丽无比,朦胧的透明中似有山川云霞、花鸟鱼虫。是一种既比较重视外形圆滑蕴润,又看重石体上画面图形的观赏石。雨花石的欣赏、收藏已有千年历史。

雨花石品种繁多,纹彩斑斓,形状圆滑,晶莹耀眼,五光十色,千变万化,呈锦绣般的图案。其中较为常见有晶莹明澈的彩色玛瑙、蛋白石等。颜色以红、白、黄、黑、紫、褐、乳白、微黄为多,绿色、蓝色极少。花纹千姿万状,线条圈眼,变化无穷。雨花石的主要品种有:

玛瑙:按颜色分有红、蓝、绿、紫、青、白、酱斑、金黄以及浆水玛瑙、五色锦屏玛瑙等,其中以蓝玛瑙、金黄玛瑙较稀见。

水晶:除无色水晶外,雨花石中含有烟晶、茶晶、黄晶、蔷薇水晶、紫晶、鬃晶、髪晶等,以后三种观赏效果较好,紫晶形端色鲜者为珍品。

玉髓:亦称石髓,雨花石中常见的有葡萄状、钟乳状的,色彩以灰白、乳白居多,也有少量的呈鲜红、深红、葱绿诸色,火红极艳者,较为难得。

蛋白石:雨花石中的蛋白石,质纯,色艳,极具润感,如雾如烟,扑朔迷离,有单色也有复色,色彩极具柔和感,有两种色彩的蛋白石,色与色之间浑然天成。

化石:雨花石中的化石有动物化石、植物化石,以珊瑚化石居多,一般以有色彩、硅化程度高、形象居于石之平面的为佳品。

南京雨花石,古代人称之为"花石子",主要产于南京周边的六合山玛瑙涧。形状如鹅卵石,一般只有蚕豆大小,质地晶莹,放入水中,便显露出绚丽多彩的花纹颜色。因为个体小,便于收藏和欣赏。

雨花石产地一带的山岗上,遍布有一层10多米厚蕴藏雨花石的松散或半胶结的古砾石层,在长江、秦淮河、滁河沿岸,特别是江河交汇地,沉积滩中夹杂着许多彩色斑斓的卵石。其中质地为玛瑙石、蛋白石、水晶石、玉髓者,质感好,透明或半透明,玲珑润泽,俗称“细石”,即狭义之雨花石;质地为石英砾石、构造岩砾石、角砾石、燧石等,质感差,不透明,粗犷不润,亦偶有珍品,俗称“粗石”,即广义之雨花石,也称彩卵石。

《云林石谱》六合石:“真州六合县,水中或沙土中出玛瑙石,颇细碎。有绝大而纯白者,五色纹如刷丝,甚温润莹彻。土人择纹采或斑斓点处,就巧碾成物像。”

《云林石谱》螺子石:“江宁府江水中有碎石,谓之螺子。凡有五色,大抵全如六合县灵岩及他处所产玛瑙无异。纹理莹绕石面,望之透明,温润可喜。”

《园冶》六合石子:“六合县灵居岩,沙士中及水际产玛瑙石子,颇细碎。有大如拳,有纯白、五色纹者;其温润莹彻,择纹彩斑斓取之,铺地锦如。或置涧壑及流水处,自然清白。”

4、栖霞石

栖霞石,出自江苏省南京市东郊栖霞区的栖霞山。石质成分主要为泥质灰岩及白云质灰岩,细密、坚实;摩氏硬度4~5;石色以青灰、褐灰、黑灰为主,红、黄、白、褐次之;体量大小不等,多为10厘米以上;形态千奇百怪,大多数为山形石或景观石;石肤纹理,错落有致,古朴典雅,浑厚沉稳,极具皱漏瘦透之姿。是石玩和制作盆景的上等石材,在元代已供作观赏之用。

栖霞石是由含泥质碳酸盐岩出露地表后,经长期风化作用、遇水溶蚀而形成。其石质有粗有细,质粗者嶙峋苍古,质细者清润亮泽;栖霞石造型有的漏、透、瘦、皱,嵯峨空灵;有的峰峦叠嶂,嶙刚峭丽;有的凌空倒挂,峰回路转;有的清润秀丽,扣之如磬。栖霞石的表层纹理,深浅有度,乳凸处清润光泽,如霞似锦,凹陷处纹理清晰,疏密有致,似行云流水,具有独特风采神韵。

栖霞山古称摄山,位于南京城东北22公里,南朝时山中建栖霞精舍(栖霞寺),因之得名。栖霞山有三峰,主峰三茅峰又称凤翔峰,海拔286米;东峰形若卧龙,称龙山;西峰状似伏虎,称虎山。从栖霞至龙潭,山丘连绵起伏,基本上属石灰岩分布地区。

明《素园石谱》:“至正间(1341~1368),钱惟善先生游江东获奇石,峰峦秀润,上有古篆纹曰栖霞,心异之,作供几上,每神游其间,便有世外之想。因仿东坡雪浪斋故事,名其室曰栖霞山房,勒铭壁中,永葆奇赏。”

◎栖霞区境内的栖霞山、龙王山等地还盛产多种可供观赏和制作盆景的石料,主要有:千层石,生成于山脊裸露处表层,经长期风化而成,色黛黑,质地坚硬;北石,生成在山坡土层石缝中,纹理多变,表面裹有一层灰粉,色泽近似龟纹石;矾石,多产于山坡表层,属大理石质,有黄、白二色,色泽自然纯正,质地净者如玉,外型变化多端。

5、红太湖石

红太湖石,出自江苏省南京市郊区及镇江句容一带。该石呈红色,外形千姿百态、玲珑剔透颇似太湖石,故名。

红太湖石与太湖石成因不同,产在碳酸盐岩破碎带中或与侵入岩体接触带附近,数量稀少。其碳酸盐岩角砾被含有较多氧化铁(Fe2O3)及多种成分的胶结物所胶结,当被胶结的角砾经溶蚀后,便在石头上留下许多千奇百怪的空穴或空洞,造型美者是为石中佳品。

6、黄太湖石

黄太湖石,出自江苏省南京市郊区及镇江句容一带。黄太湖石质地松软,色泽蜡黄,瘦骨嶙峋,孔洞缠连。其淡黄色很有亲和力,颇具观赏价值。

黄太湖石产在碳酸盐岩与侵入岩体的接触带或附近的空洞之中,是原碳酸盐岩破碎后,其角砾被含有微量氧化铁(Fc2O3)的混合物胶结在一起,当被胶结的角砾经溶蚀后,便在石头上留下大大小小的孔穴及空洞,构成透风漏目,玲珑苗条的形态。

7、溧阳石

溧阳石,出自江苏省常州溧阳市周城地区。该石质地细腻,多为不透明至微透明,极少数呈半透明"冻"状;色彩艳丽,呈红、紫、黄、绿、褐、灰、瓷白、星点红等色,上品者以红色为主;切面具有千姿百态的花纹和不同的色彩,有的可出现似人物、山水、花鸟等图案;溧阳石极易加工,抛光上蜡后,光泽美丽,适宜雕刻印章及工艺品。

溧阳石石质成分为叶蜡石岩,由极细的叶蜡石矿物集合体所组成,另含有高岭石、绢云母、石英、黄铁矿、褐铁矿等矿物成份;摩氏硬度约2.5~3,局部有小于2.5或大于3者;比重约为3.0至3.2。

溧阳石可分为溧阳冻、溧阳星点红、溧阳星点紫等品种,或按石色分为溧阳红、溧阳紫、溧阳黄、溧阳瓷白、溧阳花石等。其中的溧阳红、溧阳冻、溧阳花石、溧阳星点红等较具观赏价值,尤以"溧阳星点红"为珍品。

8、吕梁石

吕梁石,出自江苏省徐州市东南约25公里的铜山县吕梁乡山区。该石主要成分为泥灰岩、灰岩。大约形成于震旦纪,由泥岩及海藻等低等植物复合组成其独特的垒块形态,受自然风化后形成不规则且排列有序的竖型洞穴。石表粘附有一层古色古香的黄土颜色,并渗透其纹理,色彩与洞穴相互层叠,清晰易见。吕梁石形色浑厚,苍古奇崛,有山石的棱角和水石的圆润,融刚柔于一体,是较为独特的石种。

吕梁石石质细腻,肤滑如玉,温润可人,扣之无声。石体大的数米,小的寸许。外观以黄色为主,黑、绿、红等色点缀其间;一般为黄黑相间,黑的是岩石本体,黄的是牢牢附着在岩石上的极细泥沙;带有红色、紫色者属稀少品种,若再具一定形状则为珍品。造型以象形和景观为主,象形者为柱状构造组成的垒块形态,似人物、动物、葫芦等;似景观者多呈层状,构造形态往往成柱状隆起,百态千姿,最为可观,构成如船、楼、古堡、石窟状等,一般为二至四层,多的达七、八层,每层带石窟皆呈透状,幽洞排列有序,恰似千年古堡或敦煌石窟,其石窟多呈黑色,其余为黄色,窟的直径有三至五厘米。似山形者,呈峰、崖、凹壁、石檐等状,怪模怪样,峰崖高低错落、远近变化自然。其避雨石,石体一侧向外伸出,下能避雨,故名,亦俊险无比,如神仙闲居,灵气横生。

吕梁石产地一带山区系古代泗水与黄河汇流之处。吕梁石千奇百怪的形状,是由惊涛浊浪千百年来不断地冲刷侵蚀而形成的,蕴藏在吕梁的虎头山、牛山、雾山、大黑山、瘸山、花山、鹅山、红山等诸山峰上。白楼、圣窝、三黄、萧庄等村庄均有石农采石,尤以白楼、圣窝二村为多,始采已十几年。石农采石多在十一月底至来年清明的农闲季节,有的深翻自家土地寻觅,有的进山挖掘。吕梁石不如灵璧石细密坚实,裸露于地表的大多风化厉害,石质较疏松,于地下一、二米或更深处挖出的,质地则相对较好。吕梁石采回后,需先清理、剔除附着在石头表面和洞穴中的泥沙,有的要用清水反复刷洗,直至显露出原本石质,方可配座欣赏。

9、徐洲菊花石

徐洲菊花石,出自江苏省徐州市铜山。该石属螺旋菊花石,质地细致,纹理清晰,石色紫红或青灰,石中菊花状图案呈圆形,花纹亦有左旋和右旋之分,有的菊花花瓣的管匙从石的边缘反卷上来,宛如浪花。

10、岘山石

岘山石,出自江苏省镇江市。《园冶》岘山石:“镇江府城南大岘山一带,皆产石。小者全质,大者镌取相连处,奇怪万状。色黄,清润而坚,扣之有声。有色灰褐者。石多穿眼相通,可掇假山。”
分享:

自定义HTML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