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奇石玉石 >

立法全面禁食野味?疫情之下,人与野生动物如何共存?

 

这几天有个新闻把我看懵了!

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动物小百科》里向孩子普及果子狸的知识时,竟然说果子狸可以吃!这是一套拼音科普读物,读者对象大概是5-7岁的孩子。

 

大家看看书里是怎么写的:“果子狸全身都是宝,它们的肉可以吃,是我国历史悠久的稀有‘山珍’,它们的脂肪是化妆品生产中难得的高级原料,也可以医治烫伤,它们的皮毛可做皮手套,它们的尾毛和针毛,可以制成毛刷和画笔。”

语言之间,满满的都是对果子狸生命的蔑视和操控!而且这书还很不靠谱的把果子狸图片配成了浣熊。童书担负着引导孩子探索自然奥秘、用真善美拥抱这个世界的责任,这样的书怎么会流入市场呢?很快,武汉大学出版社就针对此事道歉了!

 

 

疫情风暴下,有些社区开始扑杀宠物,有些地方扑杀家禽,甚至有扑杀蝙蝠的,这些都有点矫枉过正了,这都是人的恐惧心理和科学知识欠缺造成的。长久来看,如何同野生动物相处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

 

01  野生动物非法捕猎贸易为何乱象百出? 

如果不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人们似乎已经忘记了多年前的SARS。疫情防控战役中,“拒绝野味管住嘴”已成为全民共识。那么为什么野生动物非法贸易为何总是乱象百出?

野生动物乱象主要有:非法捕猎、养殖与贸易,以集市、餐馆、花鸟市场为主的线下交易,以及动物制品为主的线上交易。

 

根据野生动物保护组织的数据,在北方,鸟类是捕猎和贸易的重点对象,尤其是在一些国际候鸟的迁徙路线上尤为严重。而以湖南、广西、广东为代表的南方则是兽类、两爬类捕猎和贸易的重灾区。

 

为何会有这么多的非法交易乱象?是国人的野味需求太大,而合法的途径太少吗?现有《野生动物保护法》只规定了三类陆生脊椎野生动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三有动物,剩下的“三无”动物,即没在任何保护名录里的物种,是不受该法限制的。所有上述类型的野生动物都可以通过松紧不一的途径合法进入市场。

 

 

从法规看有这么多合法途径,为什么却依然有那么多非法交易呢?因为执法主要有三个部门:林草部门(发放捕猎、驯养的许可)、农业部门(检疫)和市监部门(营业执照)。有的时候还会涉及森林公安,很多野生动物类群(比如竹鼠)没有检疫标准可参考。其中每个链条涉及的证件繁多,而且野生动物分类很细,执法部门很难知道哪些是受保护的,要查的证、要遵守的规定都不一样,而且还很难知道这个动物到底是野外捕捉的还是繁育的,整个过程很繁复,更别提还有如今大量的网络交易,在这样的背景下,非法捕猎和交易屡禁不止。

 

02  全面禁食野生动物行不行?

既然前面说到野生动物市场如此混乱,那全面禁食野生动物行不行?

疫情爆发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发布公告,至全国疫情解除期间,严禁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交易活动。一些科学家也联名呼吁尽快修改完善立法,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

不过,市场上仍然有不同声音,认为没必要“一刀切”。野生动物保护法应树立公共卫生安全的立法理念,建议在扩大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和“三有”动物范围的同时,明确禁食蝙蝠这类有证据证明极有可能有食用风险的野生动物。动物检疫法也应填补漏洞,不管是合法还是非法捕获的动物,只要在市面上出售,都要进行检疫。也有人说人工饲养的野生动物不应该归入对野生动物的管理范围。只要养殖技术成熟、检疫标准完善,它们完全可以当作家禽家畜饲养,满足市场需求。

 

一些业内人士建议,国家应评估出台养殖技术成熟、适合人工饲养的动物名单,规范检疫标准,允许这类物种进入市场,做到合法来源可追溯。同时,不是合法来源的,尤其是盗猎盗捕,要坚决打击。但也有人认为,只有从立法层面全面禁食野生动物,才能堵住非法盗猎盗捕进入市场的漏洞,这是关系14亿人生命健康安全的大局。

 

03  野生动物保护何去何从?

尽管至今仍未找到冠状病毒的源头,但可以肯定的是和野生动物有关。因为人类打破了自然的平衡,自尝苦果。如何恢复人与自然的平衡,依旧任重道远。

2月5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野生动物疫源疫病专业委员会发布《关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几点建议》,提出“正确认识野生动物与人类的相处关系”。建议指出,病毒不仅存在于野生动物,也存在于家禽家畜和人类自身之中,过分的恐慌和极端的指责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可能使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变得模糊。据科学界现有的研究结果,人类约70%以上的传染病与野生动物有关,因此,我们也要善待野生动物,用科学的观念和客观的视角学会与野生动物共处。

 

 

事实上,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高度重视野生动物保护。目前,已形成了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野外保护体系、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体系和一大批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这三大保护管理体系,由2750个自然保护区构成,有效保护了90%陆地生态系统和85%野生动物种群。与此同时,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建立了稳定的人工繁育种群,对大熊猫、朱鹮、麋鹿、普氏野马、野骆驼、白颈长尾雉等10多种濒危野生动物成功实施了放归自然。同时,加强跟踪保护,降低了一些物种的濒危程度(如大熊猫由濒危降为易危)、避免了一些物种灭绝(如朱鹮、扬子鳄)。

很多人已经建议,应尽快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防疫法》《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关于审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相关规定。

此外,立法上如何把“野生动物”和“经济动物”区别开来非常关键,同时加强“经济动物”检疫。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几次疫情病毒源头是家禽、家畜化的、人工驯养的“经济动物”。现实中人工养殖的“经济动物”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并且在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特别是扶贫攻坚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比如,在广西野生动物养殖企业就有2000余家,以公司加农户的形式带动了大量的农民就业。

 

常常看到纪录片里草原上肆意奔跑的角马、空中展翅翱翔的雄鹰、海底多彩斑斓的珊瑚,湿地里优雅起舞的黑颈鹤……让疫情笼罩下接不了自然之气的人们格外想念,同时也催生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关系的反思。

自然界的各类生态系统,存在自身的自然法则。动植物、真菌、细菌、病毒之间,可以维持和谐共生的状态。生态系统在各个层次上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这种平衡一旦打破,就如潘多拉魔盒一般,必将出现各种混乱甚至灾难。

 

非典、新冠病毒的发生,都令我们不得不思考未来应如何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法律和管理措施能规范和引导人们的行为,但是真正的改变来自内心。对自然永存敬畏,此轮疫情是我们再次交出的学费。

 

 

 

这场疫情攻坚战必定胜利

武汉加油!

中国加油!

 

 

— END —

 

来源:整理自网络

本平台转载内容,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有侵权或非授权发布之嫌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审核删除处理。

 

欢迎添加小编

微信号:dkkjxiaoyou

< 请注明:姓名+单位+职务 >

 

自定义HTML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