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奇石玉石 >

经济特区里的石油岩心库丨那些年的地质生活(十七)

  • 2019-02-18 14:49:39
  • 来源:微信公众号:lina_20151201
  • 作者:杨丽娜
  • 0
  • 0
  • 添加收藏

本文由作者杨丽娜授权转发,如需转载,请添加公众号,联系作者授权!
上一篇:
据说古生物学收不到学生了……心塞丨那些年的地质生活(十六)


 

说起来,学地质还真是有利于身心健康。每天与名山大川为伍,呼吸着新鲜空气。爱爬山爱运动的你,不学地质真是浪费了。

那年有幸参与了一个大港油田的项目,跟着老师去到小平同志曾经画了一个圈的地方——深圳,才发现原来岩心库不在地下,而在圈里。



第一次坐长途飞机,直达的,从北京到广州三个半小时。跟着老师出差,有一个好处是可以安静地看书,有一个坏处是也只能看书。导师虽然偶尔也给我们讲讲故事或者聊聊天,但那时候总觉得教授级别的人,不会喜欢八卦。其实,我的研究生导师还是很有生活情趣的。每次去他办公室,都能看到贴了满墙的他的儿子的照片,还有他们一家人在世界各地的合影。当时我就羡慕,“他儿子真幸福,有这样一个每天周游世界的老爸”。

在飞机上,有一个邻座的男士,一直紧紧抓着座椅把手,仿佛帮飞行员一路提着手刹。他的举动搞得我很紧张,看杂志也看不进去,索性望望窗外。密布的云层上端,能看到大片放肆的光束,铺在云层上方,仿佛要织就一块“光毯”。虽然我喜欢blingbling的东西,但是这种光真的太耀眼了。让我想到《西游记》,想到要穿越时光隧道。

下了飞机,感到小腿有点酸。一路跟着导师,乘机场大巴和地铁,到了中海油广州分公司。是的,我读研后转了石油方向,而且是冷门的地球化学专业。

接待我们的,是一位中层领导,女的,短发,干练,还不乏女性的那种气质美。还有两位男士,一个是技术员,一个应该是高级工程师。时隔久远,记不清了。下午开会,导师让我准备好记录本和硬盘,有一些资料要带走,记录本要记录下午会上领导们说的重点内容。南方人做事向来注重效率,时间观点很好。吃过午饭基本没有休息,我们安顿好住处,两点就开始开会了。

会议,基本上大同小异。学术型的会议,会更侧重于讨论和分享观点。唯一不同的是,这次的会议充满了浓重的粤语腔。我沉浸其中,有一会儿甚至忘了做笔记,以为在看港剧。



直到第二天上午,才见到了我的老乡+师姐,早几年就在海油就业的师姐,已然成家立业。见到我,听说我老家也是内蒙古的,不知道有多开心。我们从奶茶聊到牛肉干,从大漠聊到草原,我分明看到师姐眼里闪烁着什么,故意避而不见。

下午的时光,是我最期待的。据说公司要派一辆商务车,带我们去岩心库了,并且,岩心库在深圳蛇口区。

我贪婪地喜欢着这个地名,尽管去了之后他们告诉我晚上八点以后最好不要出门。



对我来说,怎么可能不出去,我可是地质“女汉子”啊。这么繁华,还不让人出去透透气。我纳闷这里为啥充满了欧洲人。后来一打听,才知道蛇口区至少有两万欧洲人定居,因为他们来旅游或者出差时,发现这里简直是天堂,于是就赖着不走了。

 

我们下榻太子酒店,原本作为学生的我,以为要和那位短发气质女领导一间,然后导师和技术员一间,没想到,每个人都在太子酒店开了一个单间。“好奢侈”,我脱口而出,导师赶紧小声提醒我,“人家可是高管”。从那天开始,我明白了原来上了班的人,特别是在企业上班的人,出差的住宿规格,一般还是有一些差别的。怪我学生气太重,那时候不明白。现在出差,如果没能自己住一间房,还觉得差别对待了呢。



时间果然在改变人们的观念,还有经历。

抵达岩心库,我开了眼界。之前计划去面试的壳牌、斯伦贝谢等大公司的岩心库,都聚集在那个圈里。有人穿着工作服出来迎接我们,然后我们按照所需,拿着样品清单按照分段深度,去取样品。打开目标岩心库,我以为进了仓库。其实说白了,就是放置岩心的仓库。四五米高的卷帘门,空旷的、暗黑的空间里,只有我们几个人在工作,还真是感觉有点害怕。要不是外面时不时地有货车在院子里穿行,真觉得得喝点酒给自己壮胆。

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



等第二次,我和GC跟着老师再赴深圳时,对岩心库就没有那么望而生畏了。

住处附近有一个“海上世界”,是我们的总设计师小平同志给起的名、题的字。这里傍晚聚集了很多业余画家,在街头给人们画像。这种好事,我当然要去凑个热闹,花30元画了半小时,画完后小心地卷好带回了北京,后来还带回了家。后来,老妈有天收拾屋子看见了,说,那画像把我画得像《蜗居》里那个邬君梅,我赶紧扔了……


 

从小跟着父母去了国内很多地方旅游,北京、西安、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兰州、银川、青岛、大连、旅顺、威海、崂山……可惜有些地方我去的时候,年纪太小,早就忘了,有些地方因为假期有限,也没有好好地欣赏。自从学了地质以后,倒是跑了很多父母都还没有去过的地方,比如安徽巢湖,比如新疆伊犁,比如广州深圳。老爸说,这专业多好,既能学习,又能旅游。


现在每每想起来,除了名山大川,和各种旅行社和火车站的牌子,对我这个吃货来说,记得最清楚的,还是各地的美食。记得那年到安徽,在合肥买到了好吃的栗子,边逛李鸿章故居边吃,被那里的管理员各种眼神秒杀。在广州,最完美的体验,是早茶和晚茶。早茶清一色的肠粉,挤在一张张小桌子跟前,好不热闹。

 

 


喝晚茶就不同了,跟北方的茶馆有些像,又有些不同,人多。女高管帮我点了一例木瓜炖雪蛤,自己也要了一例,说这个是她每次晚茶必点食品。然后我们点了各种卤制品,卤凤爪、卤猪蹄,生煎包……我一直很纳闷他们为什么晚上吃那么多还不会胖,后来想想,是不是油水不够大?其实吃半天也吃不进去二斤羊肉啊……回来面壁思过好几天,再也不能大鱼大肉了,要想吃得多过嘴瘾,还是得少量多餐少油少盐。

 


趁着出差,我还见到了久违的本科同学,MX和GH,他俩在广州地化所读研,后来MX还一路读到了博士。我们吃了午餐,绕地化所和中山大学走了一圈,感受南方的人文气息,发现其实毕业也没几年,但是大家的生活都有了改变。人总是要长大的,总是要懂得肩上的责任会变得越来越重,才是真正的有担当。

零零总总的记忆,会把我沉睡的大学时代全部唤醒。最近总有正在读大学的学弟学妹们留言,问我就业的事情,和我这么些年是怎么过来的。其实,每个人的境遇、每年的招生比例,都是有很大的变化的。我不能说自己的选择就是最好的,但一路走来,最深刻的体验,就是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坚持了下来。不愿意提及太多的苦楚,因为生活本来已经很苦了,还不赶紧加点糖淡化一下的话,怎么继续诗意的人生呢?



 

 

 

自定义HTML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