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奇石宝玉石 >

丁文江与中国矿业

  • 2021-03-30 21:51:03
  • 来源:自然资源之声
  • 作者:戴进业
  • 0
  • 0
  • 添加收藏

2012年10月6日,凤凰卫视在《我的中国心》栏目中说道:在中国近代史上曾有这样一个人,蔡元培称其为“我国现代稀有的人物”,胡适赞其为“最有光彩又最有能力的好人”。他不仅是中国地质学的拓荒者,其身影还频频出现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他就是中国地质学的奠基人之一、科学大家———丁文江先生。

丁文江照片

丁文江1887年出生于江苏泰兴一个书香世家,1902年秋东渡日本留学。1904年夏,由日本远渡重洋前往英国。1906年秋在剑桥大学学习。1907~1911年在格拉斯哥大学攻读动物学及地质学,获双学士。1911年5月离英回国,回国以后,他先后在冀、鲁、晋、川、滇、黔、桂、湘及东北地区等进行地质矿产调查,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政治局面混乱不堪、科学技术十分落后、国民生活贫苦难言的贫穷落后国度。许多有识之士和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纷纷站出来大声疾呼要科学救国、实业救国,丁文江就是其中的一员。

丁文江说过“只要少数里面的少数,优秀里面的优秀,不肯束手待毙,天下事不怕没有办法的。最可怕的是有知识有道德的人不肯向政治上去努力。”

1912年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临时政府在实业部矿务司下设地质科,第二年9月,地质科举办地质研究所,由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任教,培养出中国第一代地质技术人员,此为中国地质调查的开端,也是中国近代矿业开发的开端。丁文江从1913年出任工商部矿政司一个小科长算起,到1921年辞职,丁文江在行政管理部门足足待了8年,有人认为丁文江离开专业领域转做实业,就是由于他的政治抱负。

丁文江先生以重视实地调查著称。为取得第一手材料,他力倡“登山必到峰顶,移动必须步行”“近路不走走远路,平路不走走山路”的准则,被誉为五四运动以来学者中最具责任心的“行动巨人”。黄汲清先生曾将他比作20世纪的徐霞客,而他的成就远远超过徐霞客。据不完全统计,从1913年至1930年,丁文江先生到过开滦矿务总局、临城矿务局、井陉矿务局、福中公司、东德华矿务公司、抚顺煤矿、本溪煤铁公司、天宝山银铜矿、平远金矿公司、振兴公司鞍山铁矿、裕吉公司、札赍诺尔煤矿、海龙金矿、宽城子煤矿、通兴公司、裕懋公司、库伦金矿、陕西延长油矿等数十座矿山进行工作调查,为他作为一名地质学家积累了丰富的野外知识,为他作为一名国家行政管理者增添了宝贵的第一手信息。

丁文江对西方人调查中国地质的结论从不盲从,而是实事求是、具体分析,依照自己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结论。如德国人李希霍芬曾断言“山西是世界煤、铁最丰富的地方……山西可以单独供给全世界几千年”。丁文江实地工作后发现,山西的煤的确很多,而铁却不然,正太路附近铁矿最厚的矿层不超过0.6m,且厚度不稳定,不规则,经济价值不大。所谓矿层实际就是今天的“山西式铁矿”。他根据自己掌握的事实写了一篇文章,题为《有名无实的山西铁矿———新旧矿冶业的比较》,纠正了外国人的错误。

1914~1916年美孚石油公司派了担任该公司顾问的地质师克拉普(化名马栋臣)、富勒(化名王国栋)等6名地质师和5名测量技师,与中国人员组成中美勘探队前往陕北进行石油地质勘查。在陕北黄陵、肤施、延长、同官(今铜川)用新式顿钻钻了7口井,耗资270余万美元,但没有发现可供开采的工业性油流。此后,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布莱克威尔德撰写了《中国和西伯利亚的石油资源》一文,估算中国石油地质资源量只有1.75亿t,下了“中国贫油”的结论。作为地质调查所所长的丁文江仍然坚持了中国人自主的石油勘探。1929年5月4日~8月1日,延长油矿打成新1井,初期日产油超过3t多。1929~1933年,中国地质学者赵亚曾、黄汲清、谭锡畴、潘钟祥、陆贯一等人先后对四川地区进行石油地质调查。1929年5月26日,国民政府颁布矿业法,把石油矿划为国营矿业,由建设委员会管理。期间,丁文江作为中央地质调查所的所长是做了许多工作的。

1921年丁文江辞去地质调查所所长职务后,到辽宁北票煤矿担任总经理。自从有了丁文江的加入,北票煤矿公司起死回生。他到了那里把很多煤矿都找回来,他又懂得地质勘探技术,又有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很快那个煤矿就扭亏为盈,达到日产2000t的产量,年产量达70万~80万t(当时全国的煤炭产量还不到1000万t),成为全国数得上的大煤矿。

1935年,那时丁文江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华北危机,丁文江决定亲自去湖南考察粤汉铁路一带的煤矿储量与开采现状,利用他的地质专业优势,利用他本人的积累的经验,利用他的学生力量,为国家长期抗战做准备出力。1935年12月7日,丁文江考察粤汉铁路沿线一带的湘潭县谭家山煤矿。谭家山煤矿是一个比较大的煤矿,井下坡度比较陡,可达45°,深度约有170m。为了弄清煤层的产状和开采的经济价值,他要亲自下井调查,当时很多人就劝他不要下去,他的学生就说我们下去调查完后再跟你汇报,他说,不行,必须亲自看到才能作数,这就是他的一贯的思想,这就是科学大家的做事态度。1936年1月5日,丁文江在湖南谭家山煤矿考察时因煤气中毒不幸逝世。消息传来,中国知识界为之震动,好多人都流眼泪了,都为失去一位科技界的中流砥柱而痛惜。

丁文江先生是一位爱国者,有政治抱负,光明磊落,致力于民族强盛;丁文江先生是一位科学大家,崇尚真理,求真务实,身体力行;丁文江先生是一位诲人不倦的长者、是一位与人为善的朋友、是一位受人尊重敬重的好人。在他的身上,集合了科学家、科学事业的组织者和科学思想的传播者等多重角色,不仅表现在他在我国早年科学事业的组织、管理方面;还表现在他后来的多姿多彩的传奇经历中。尽管丁文江先生的生命只有49年,但他在地质科学领域、在中国社会上留下的印迹却是极为光辉灿烂的!

附:笔者在《地学百年》时所做一首纪念丁文江先生的诗:

纪念丁文江先生诞辰120周年

戴进业

地学百年忆征程,一代宗师灌耳鸣。

科坛巨子少有志,博学多才办事精。

论人治业效为准,求真务实亲践行。

崇尚真理不媚外,光明磊落科玄争。

培育青年广博爱,谊推葛李大心胸。

人格魅力堪称首,扶困济贫救亚曾。

酷爱山水尊霞客,寻踪觅证喜独行。

举步不车凭己力,登山必到极顶峰。

足迹踏遍祖国土,丁学财富心血凝。

红楼永立地质馆,莘莘学子满腔情。

献身科学不图报,英年早逝业人惊。

白发老者忆师祖,松茂堂前清泉涌。

——2007年12月9日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作者:戴进业

本文选自《地质学史论丛·7·》,2018年地质出版社

以上内容来源于:自然资源之声

 

自定义HTML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