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政策法规 >

重磅:矿业律师公开征集矿产勘查报告造假案例并联合多家研究机构调研后向国家建言献策

  • 2023-12-01 10:02:03
  • 来源:公众号:法言矿语
  • 作者:刘益康
  • 0
  • 0
  • 添加收藏

文章来源于公众号:法言矿语,原文链接:重磅:矿业律师公开征集矿产勘查报告造假案例并联合多家研究机构调研后向国家建言献策
 

著名地质专家刘益康先生出版的一本大作《探路秘钥:矿产勘查随笔》中,编录了一篇引起矿业界普遍关注的文章,题目为《勘查造假:一枚未引爆的炸弹》,详细介绍了勘查报告造假的12种情形。昨晚,绿色矿山网公众号发表了该文章,题目为《专家观点|矿产勘查数据造假是一枚未引爆的炸弹》。

2020年5月19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管理若干事项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0〕26号),该通知第九条规定:“已评审备案的,经查实申请材料不真实或存在弄虚作假的,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按照程序撤销评审备案结果,并充分保障申请人的陈述权、申辩权”。

在实践中,出于种种考虑和受各种影响,自然资源部门对上述规定中“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按照程序撤销评审备案结果”的做法不一,有的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认为没有具体的“程序”所以不作为,有的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不予实质审查一推了之,有的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迫于各种干拢对造假的评审备案结果不予撤销。

曹旭升律师正在代理的一个因“普查报告资源量估算采用的工程和关键基础数据失真,矿区矿体圈定连接、资源量估算结果可靠性差”而申请撤销评审备案证明的行政案件,某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以名种借口不予撤销,自然资源部通过行政复议责令其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后仍不撤销,当事人无奈再次申请自然资源部行政复议,现该行政复议案正在审理之中。

最近,多家公司向曹旭升律师反映遭遇勘查报告造假的案例,有的央企因并购的矿业项目勘查报告造假,导致投资失败不能开发,国有资产严重受损。有的民营企业遭遇勘查报告造假,在矿建完成后无矿可采倾家荡产。有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遭遇勘查报告造假,身陷各种纠纷进退不能。

矿产勘查的目的是查明有没有矿、有什么矿、有多少矿、有没有开发价值。一旦勘查报告造假,矿产资源将无法查明,投资决策将受到误导,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少则百万元,多则几亿元甚至几十亿元,并且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巨大且是长期的,这将导致备案储量不实,影响国家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无法实现国家找矿突破和增储上产,直接威胁国家矿产资源安全,间接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只有向勘查报告造假说不、公开曝光并严厉打击,才能杜绝勘查报告造假,才能实现找矿突破和增储上产,才能保障矿产资源安全。

为此,矿业律师曹旭升联合自然资源法治研究中心、各研究机构发起的矿业法治创新研究联盟、中国工程院《保障我国矿产资源安全的政策研究》项目组等研究机构,面向全国征集勘查报告造假案例,并于近期召开专家研讨会,适时将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上报国家。

征集勘查报告造假案例的具体要求:

一、应当提供的资料:

1、详细的情况说明。

2、造假的勘查报告和评审备案证明。

3、能够证明造假的相关证据。

二、提供案例的联系方式:

1、联系人:曹旭升。

2、联系电话和微信:13911774811

3、电子版发送邮箱:13911774811@126.com。

4、纸质版邮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37号京师律师大厦。邮编:100025。

三、征集案例的截止时间:

2023年12月15日17:00之前。

 

附:

专家观点|矿产勘查数据造假是一枚未引爆的炸弹

作者:刘益康(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67年结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研究生班。历任四川冶金地质勘探公司技术员、603地质大队技术负责、公司总工程师,西南冶金地质勘查局总工程师,冶金工业部地质勘查总局总工程师,中国冶金地质勘查总局总工程师,中国矿业联合会副秘书长。)

 

图片

​2009年8月25日,《中国矿业报》头版头条通栏,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吸引眼球——《勘查造假:一枚未引爆的炸弹》。这是笔者较早抨击勘查造假的长文。该文见报后,引起了各式各样的反响。有的领导认为,此文夸大了阴暗面,分不清9根指头和1根指头的关系;有的同行认为,这篇文章自黑了地勘业,简直是自砸饭碗,完全不可取;有的受害者认为,勘查造假,这些事情,地球人都知道,不用你说,你说了也没用。因为有不小争议,在这以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媒体上就几乎看不到有关揭露勘查造假的长篇文章了。

这篇文章的题目《勘查造假:一枚未引爆的炸弹》,关键在于“未引爆”3个字。以后被不幸言中,矿产勘查造假的这枚定时炸弹,在很多地方都被引爆了。其后果是,重挫了矿业投资者的信心,重伤了地勘行业的市场信誉,阻断了勘查资本市场的建设。

投资矿产勘查,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一旦找矿成功,收获极为可观。十倍甚至百倍的回报,都有实例可循,前提是找到了有经济价值的矿床。探矿权的价值,取决于埋藏在地下有经济价值的矿床。在没有开采之前,它的价值只反映在勘查数据上。马克思曾说过: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绞首的危险。正是为了追求高额利润,追求一本万利,一些不法之徒走上了对勘查数据造假之路,夸大或捏造出一个矿来。由于矿产勘查的数据是隐蔽的、非常专业的,当职业道德沦丧、监控缺位时,就给了这些不法之徒可乘之机。

加拿大引领全球的风险勘查业,已有百年历史。经验的积累,使加拿大对矿产勘查市场的监控,形成了一套监控法规和体系。即使如此,在超高回报的诱惑下,加拿大的勘查造假,还是无法禁绝。“世纪黄金勘探骗案”,Bre-X公司在印度尼西亚“布桑金矿”的勘查,就是经典案例。

“布桑金矿”,曾使许多矿产勘查投资者破产,曾使初级勘查公司信誉大大下降,集体蒙羞,更使20世纪90年代末的那个矿产勘查冰期雪上加霜。1993年5月,加拿大初级勘查公司Bre-X公司,收购了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省的“布桑金矿”探矿权。随即不断发布该项目找到矿的“好消息”:1995年10月公布,探获金资源量500万盎司1盎司=28.349523克。;到1996年底,就公布探获金资源量7100万盎司。“布桑金矿”成为当时世界上探获资源量最多的金矿,对外宣称,设计年产黄金84吨。公司的股价随之迅速飙升,从1995年10月的0.5加元/股,到1996年8月的250加元/股,仅10个月时间狂涨了约500倍。

美国自由港(Freeport)公司欲收购这个项目,对“布桑金矿”的资料进行验证,随机选了4个钻孔进行验证,在距与原孔位1.5米处,重复钻探。在高度保密的措施下,同时送到3个权威的商业实验室去分析。1997年3月27日开市之前,自由港公司公布验证结果,原矿体部位的平均品位仅有0.06克/吨。一开市,Bre-X公司的股票应声下跌了83%。恐慌性的抛售,致使股市停盘,矿产勘查市场的寒冬突然降临。最后跌至0.03加元/股,这个市值曾经达到68亿加元的公司,从人间蒸发。在这场世纪勘查骗案中,勘查投资者倾家荡产,血本无归。当时,刚刚更名的《环球时报》,在1997年5月18日的头版头条,曾刊登了题为《世纪金矿大骗局》的长篇报道。

20世纪80年代,为了追逐利润,初入市场的浙闽地区假货泛滥。为了维护市场秩序,当地政府重拳出击;为了维护企业自身利益,行业协会刮起自律风暴,情况有所好转。为了利润,以身试法,仍屡有报道。三鹿集团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鲜奶中掺入三聚氰胺,拿儿童的生命和健康来牟利,造假败露后给了国产奶粉致命一击,洋奶粉乘机占领了我们的市场。

面对探矿权转让的暴利,初入市场的矿产勘查业,情况如何呢?国内食品、药品的质量,尚有食品、药品的相关质量监督机构把关。国外的矿产勘查,有具有法律效力的NI43-101标准,有合资格人制度,来保护地质资料的真实性和代表性。我国的矿产勘查初入市场,监管和惩戒的法律条款缺位,勘查市场中介机构自律性差,缺乏承担法律责任的实体和个人,来保障矿产勘查资料的真实性和代表性。

国内矿产勘查造假,在21世纪初已经露出危象,后来一直在蔓延滋长。下面将不厌其烦地列举一些国内矿产勘查恶意造假的例子,只是想给国内投资矿业的入市者提个醒,让大家长点心眼儿。注意,笔者这里指的是故意或恶意造假,不包括现在常说的因技术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资金不足和管理不到位,所造成的“地质工作质量下降”、地质资料失真和不可靠的问题。

1,假项目。张冠李戴,换个地名,挪挪坐标,文字部分用电脑粘贴,又是一个项目。

2,假异常。核实分散流异常,随机抽一条沟重采样,对着图,却找不到油漆写的采样点,分散去找,陪同者在丛林后突然高喊找到了。仔细观察,红油漆鲜亮潮湿,是刚写上去的。

3,假槽探。要去检查一个见矿不错的槽探,陪同者好心劝告笔者,山太高,路又险,您老人家就不必亲自去了。笔者坚持爬上去,GPS定位后,举目四顾,青青的一片草地,从来未动过土。

4,假钻孔。矿带长10余千米,打了3个孔,品位厚度都不错,矿带的找矿潜力,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好项目啊!立项的评审专家们,大加赞许。后有人告诉笔者,该矿区已打过22个孔,白眼和矿化孔已从图上抹掉了。

5,假样品。有一台钻机在一个在产小矿山上,该矿品位厚度都不错,选了一个孔位不停地打扇形钻,收集了一箱又一箱闪亮的矿心。然后将其卖给同一成矿带、同一矿床类型,正在“勘查”的几位探矿权人。买了矿心的探矿权人,站在自己轰鸣的钻机旁,慷慨地请考察者可以采点“刚打上来的”样品,自己去化验。

6,假品位。在一个砂金勘查的现场,砂钻取上来的样品放在样桶中,一位草帽戴得低低的神秘人物出现了,往桶里用两个手指轻轻捻一下,放点金粉,旋即悄然离去,采样工才开始淘洗。

7,假矿体。矿权人声称拥有一个大型金矿,图上一看是一个石英脉型金矿,几千米长的矿脉,个个槽探见矿,品位厚度非常稳定。由于地质知识的欠缺,在地质图上“造矿”的水平属于初级阶段,人造的大矿体露出了狐狸尾巴。

8,假厚度。这很好办,改改原始编录即可,在电脑上敲敲鼠标就可以搞定。

9,假长度。本不该连的矿体,大笔一挥,连接起来,一个长长的矿体就诞生了。

10,假图件。图件一摊,又是一个新发现的矿床,忽然觉得这张图,非常之面熟,好像在哪里见过,为啥这个矿从甲地搬家到乙地了呢?张家村矿区变成了李家庄矿区。

11,假矿量。一家金矿勘探公司,把云南某金矿18吨的金矿资源量,“计算到”了150吨(请阅本书《播卡金矿勘查造假始末》)。

12,假报告。有了前面的系列作假,据此编写的地质报告,还能是真的吗?更恶劣的,可以完全凭空捏造一份地质报告(请阅本书《从帕特森结局想到的》)。

有一位曾长期在一线勘查为找矿立下功勋的地质学家,后来成了中国最著名矿业公司的董事长,在一次矿业大会上,也感叹道:“勘查造假,有时把我们这些地质老鬼都骗了。”

地质资料的失实造假,到了防不胜防、触目惊心的地步。有人还说,上述现象还是个别的,不是主流。三鹿奶粉事件也应当是个别的,可没有听到哪个评论敢说,个别的就可以不打击、不惩办。三鹿集团原董事长不是被判无期徒刑了吗?

“布桑金矿”大骗局、播卡金矿事件的共同点,都是向市场提供了虚假的数据资料,扰乱了市场,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对矿产勘查市场实施有效监控的核心是,保障勘查数据和资料的真实性和代表性。矿产勘查具有探索性,对一块探矿权的前景和潜力,可以有不同认识,但描述探矿权的数据资料必须是真实的、有代表性的。

穿了硬纸板做的假皮鞋,一周开裂。用了假勘查资料,一般不会立即露馅。它是一颗未引爆的炸弹,当竖井下去、坑道到位时才会爆炸。矿产勘查业内资料造假的泛滥,将对矿产勘查市场化、勘查资本市场的建立造成致命的损害。

来源:《探路秘钥:矿产勘查随笔》(刘益康著)

 

自定义HTML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