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科技引领,建设地矿强国——五谈如何领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

  • 2022-10-28 09:08:12
  • 来源:中国矿业报
  • 作者:评论员 张继勇
  • 0
  • 0
  • 添加收藏

文章来源于:中国矿业报,原文链接:科技引领,建设地矿强国——五谈如何领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能源安全,多次作出重要论述,为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10月2日,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重要回信再次强调,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提出要健全国家安全体系,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国矿业行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强大动力。

其实,端稳能源的“饭碗”,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很多人认为,地质找矿就是一个简单的活计,只要有钱打钻就行。殊不知,就算是打钻,其实也是一项科技含量极高的活。

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自建队以来之所以能够取得一项项重大突破,与该队长期坚持把科技创新放在首位,勇于探索用新的理论来验证找矿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直以来,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坚持科技攻关,创新找矿关键技术,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他们主动挑战深部找矿面临的诸多“不可能”问题,紧紧依托工程实验室、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重大专项、重点研发等重要项目十余项,在焦家式金矿成矿模式和找矿理论研究基础上,又提出了胶东金矿“热隆-伸展”成矿理论和阶梯式成矿模式,创建了新类型“辽上式”黄铁矿碳酸盐脉型金矿床式,为胶东乃至全国深部找矿提供了理论技术支撑、拓宽了找矿领域。

20世纪70年代,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通过对焦家金矿进行深入勘探研究后,成功发现了一种金矿床的新类型——焦家式金矿,打破了国际认定的“大断裂带只导矿不储矿”理论,打开了金矿勘查的新大门,如今这一理论也已上升为全球找矿理论。

除了“焦家式理论”外,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还依托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发明了深部阶梯式找矿方法,成功捕获105吨焦家深部、126吨马塘深部两个超大型金矿,并建立了新类型黄铁矿碳酸盐脉型金矿床式。

地质工作就是科技工作。天然气可燃冰实现了两轮试采、青海南部干热岩井深突破4000多米、贵州安页1井页岩气、松科二井7018米深钻一个个重大科研项目捷报频传;松辽盆地探获新页岩气储量、胶东成矿带新发现特大型金矿床、南方页岩气成功试采……一处处重大能源矿产基地的发现,都是强化地质科技支撑的结果。

矿业开采技术方面,智能化矿山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无人驾驶、自动巡检、孪生数字不断在矿山得以应用,无人、少人化,让矿工从井下走到井上,减轻矿工的劳动强度,绿色矿山花园式矿山不断改观着人们对于矿山的传统印象。

地质工作者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首要任务就是提升地矿领域科技创新能力,解决“卡脖子”难题,保障能源资源安全。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外众多地质工作者认为我国是贫油国家,陆相不会有大面积的储油层,由此提出“中国贫油论”的说法。但是我国地质工作者并没有就此放弃,1959年9月25日,我国在东北松辽盆地陆相沉积终于找到了工业性油流,大庆油田的发现轰动全世界。后来以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为代表的一批油气田的发现,保障了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求。

地质工作者不仅要有独特的慧眼,更要有恒心和毅力,关键时刻还要坚持正确的观点。

我国地质工作者秉承地质报国初心,在弘扬“三光荣”“四特别”精神的同时,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他们展现了特别能战斗的优良品质,以找大矿为目标,遇到困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地质找矿理论、技术和工作难题,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寻新路径。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须加大国内找矿力度,增强国内找矿突破信心,扎实做好地质找矿基础工作,大力推动地质理论和找矿技术创新,在找矿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

在此基础上,我国地质找矿工作应继续坚持把科技创新放在首位,开展科技找矿攻关,加快传统找矿技术与高分辨率遥感、高精度定位、智能识别等先进技术融合,推动实现地质找矿工作数字化、智能化革命。

如今,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已吹响号角,地质工作者要以科技为引领,加强协作,攻深找盲,聚焦战略性矿产资源,以地质科技、“数字地质”为手段,进一步提高基础地质调查、科技创新水平,提高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巩固和建成一批大中型矿产资源基地,全力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

自定义HTML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