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公布!中国地质学会第十八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银锤奖)!

  • 2022-08-20 12:10:31
  • 来源:中国地质学会
  • 0
  • 0
  • 添加收藏

 

为表彰具有“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及学风的40周岁以下的青年地质工作者,向中国地质学会成立百年献礼,学会于2022年2月22日启动了第十八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银锤奖)申报及推荐工作。

经申报、推荐、形式审查、初评、公示、终评等严格的评选程序,从我国地质行业各部门单位推荐的候选人中评选产生第十八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银锤奖)50名获奖者,决定授予梁前勇等10名同志“第十八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荣誉称号,授予曹文庚等40名同志“第十八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荣誉称号,现予以公布。

中国地质学会第十八届

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获奖者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中国地质学会第十八届

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获奖者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梁前勇,男,1983年10月生,地球化学,博士。现任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正高级工程师,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十年来,面向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绿色安全开采需求,开展水合物相变过程储层塑性破坏机理、海底甲烷渗漏环境影响等基础理论研究,研发覆盖井中、海底、水体、大气的水合物开采环境安全监测技术装备,形成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环境安全监测体系,支撑我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两轮试采实现安全环保。先后主持国家及省、市级科研项目/课题15项,发表高水平论文62篇,获授权专利19项。获第七届中国力学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青年科技人才、中国地质调查局杰出地质人才和科技创新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黄凡,男,1983年生,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矿产地质志》副负责人、项目办常务副主任,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科技创新团队。

近十年来,组织实施《中国矿产地质志》研编,有效推动志书应用服务;致力于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研究,创新性提出地壳表层存在离子吸附型铼矿、斑岩型钼矿成因新认识等。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0多篇;出版专著11部(第一作者1部);授权发明专利1项。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R4)、二等奖1项(R3);中国地质调查地质科技奖一等奖1项(R4);中国地质学会2016年度十大进展和地调局地科院2019年度、2021年度十大进展各1项。

 

蒋映德,男,博士,现任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三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A类(2015)及广东省“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2017)等人才计划。

长期从事造山带构造演化研究,擅长通过构造变形、变质演化和岩浆过程综合研究,建立深部地壳变形历史和热演化过程的温度-压力-变形-时代(P-T-D-t)轨迹。在中亚造山带内增生楔属性识别、造山带多期次变质作用的精细过程、及造山带深熔-岩浆作用对增生杂岩-成熟大陆地壳转换的动力学过程等方面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先后主持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26篇(SCI论文21篇)。

 

李为乐,男,1982年11月生,成都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滑坡与工程边坡分会、中国遥感应用协会黄土高原遥感分会理事,《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科学编辑、《地质科技通报》青年编委、《遥感信息》编委。长期从事地质工程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强震地质灾害预测与地质灾害隐患遥感识别监测方面做出了创新成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项目40余项,发表论文120余篇(SCI 58篇),参编专著8部、行业和地方标准5部,授权发明专利8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行业学(协)会一等奖5项。个人获四川省青年科技奖,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国土资源杰出青年科技人才等。

 

汤庆艳,女,1986年3月生,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兰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20),甘肃省领军人才,陇原人才,兰州大学萃英学者。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气体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特聘教授。从事地质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作用与成矿。主持国家级人才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计划等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SCI收录19篇,合编中文专著2部。曾获第十三届甘肃省青年地质科技奖、兰州大学巾帼标兵、兰州大学青年五四奖章和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三)。

 

谭静强,男,1983年1月生,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地质资源系主任,湖南省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先后在中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和德国柏林工业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入选中组部、自然资源部、教育部等国家级/省部级人才计划,荣获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侯德封青年科学家奖、中国侨界贡献奖等奖励。主要从事页岩油气勘探开发、CO2地质利用等方面的基础性和前瞻性交叉科学研究,主持本领域人才项目、基金项目、碳中和重大项目等12项;已在Reviews of Geophysics等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论文近60篇;已授权发明专利4项,出版专著1部,专辑4部;应邀担任7个专业领域著名国内外期刊和国家“十四五”重点图书副主编或编委。

 

黄士鹏,男,1984年6月生,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博士,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担任《天然气地球科学》第八届编委会青年编委(2021-2022)。

长期从事油气成藏与勘探评价研究。在轻烃组成影响机理、深层碳酸盐岩油气成藏过程示踪、成藏主控因素和分布规律等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性认识,有力支撑了新领域的勘探部署,推动了重点探区天然气的勘探突破。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重点项目等5项,副课题长承担“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课题10项。累计发表论文45篇,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6篇,以第一作者在Annual Review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IF 16.3)等国际顶级或知名期刊发表SCI文章11篇,授权发明专利1件,合著专著4部。

黄士鹏先后获得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青年十大科技进展”、局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

 

秦品瑞,男,1982年1月出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大学本科学历,现任山东省地矿局科技与国际合作处副处长,高级工程师。2003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长期在野外一线工作,主要从事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勘查研究,先后参与或主持完成了20多个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山东省水生态环境开发与保护、济南保泉供水、地下空间地质评价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推动地矿科技创新等做出了突出贡献。获自然资源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厅局级科学技术一等奖9项、二等奖9项。参与或主编专著4部,授权专利7项,发表科技论文10余篇。曾获野外青年地质贡献奖-金罗盘奖、山东省青年地质科技奖、山东省地矿局青年科技奖、山东省地矿局敬业奉献道德模范、首届山东省地矿局青年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

 

张建芳,男,1985年8月出生,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现就职于浙江省地质调查院,高级工程师。自2010年以来,长期从事区域地质、矿产地质、地质遗迹等调查研究和地质文化村(镇)建设技术支撑工作。先后主持完成中国地质调查局、浙江省级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专项资金项目4个,作为技术骨干参与项目10余个;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4部(其中第一作者论文14篇,英文专著1部)。成果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R1、R3),中国区域地质“特优”图幅1项(R1)(2018年全国共评5幅),浙江省“十二五”“十大地质成果”奖2项(R1、R6)。个人获中国地质调查局“图幅地质填图科学家”资格,中国地质学会第三届“野外青年地质贡献奖——金罗盘奖”。

 

王丽娟,女,1983年3月出生,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博士双学位,博士后。现任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矿产地质研究所所长,正高级工程师,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兼职指导教师。

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余项(经费约2亿元)。获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省国土科技创新奖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19篇(SCI收录8篇),单篇引用率达255次。主编或参编专著11部,注册软件著作权2个。曾被省级机关授予“巾帼文明岗”,省 “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

自2010年工作以来,长期奋战在地质工作一线,致力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成矿理论、基底演化等方面研究。主持完成的干热岩重大项目,取得江苏干热岩勘查的重大突破,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中国地调局主要领导重要批示。
 

第十八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银锤奖)获得者是我国地质科技和地质找矿战线中的杰出青年代表。希望各位获奖者再接再厉,积极投身于两个一百年目标奋斗征程中,为新时代地质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自定义HTML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