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构建矿产资源国内国际双循环思考

  • 2020-12-15 15:46:20
  •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 作者:余良晖
  • 0
  • 0
  • 添加收藏

导 读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已成为支撑产业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在矿产资源领域,重点是破解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短板问题。基于矿产资源产业“e型”循环路径及其保障良性循环的基本要素,构建矿产资源国内国际双循环,稳定发展传统循环是基础,创新是关键,长效循环是目标。建议:完善矿产资源国内大循环,应加快夯实资源家底,加强对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需求方向与规模研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发力;加强矿业服务业的水平提升,以创新为手段,重构中国矿产资源领域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新地位。完善国际大循环,应加强矿产资源安全的形势预判与战略安排;强化底线思维防范风险,做好应对外部产业链和供应链断裂的准备;加强矿产资源国际大循环分区域、分层次建设;推动两种资源、两个生产、两个链条、两个市场的新战略布局,形成矿产资源供求再平衡格局。

本文引用信息

余良晖.构建矿产资源国内国际双循环思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0,33(11):65-71.
 

矿产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业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行业。随着我国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经济战略出台,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已成为支撑产业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当前,在矿产资源领域,应重点抓住大宗矿产资源,积极把握战略新兴矿产资源,健全矿产资源产业链,重点是破解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短板问题,明确战略实施的逻辑路径,积极谋划矿产资源循环的稳定与创新发展,进而推动矿业走向高质量发展。

01

矿产资源产业的循环路径与要素分析

1.1 “e型”循环路径

所谓循环就是事物周而复始地,或有规律地来回运动或变化。对于矿产资源领域的循环,可以通过矿产资源的产业链、物质链的构成去探究。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矿产资源循环主要有探矿、采矿、选矿、冶炼、(深)加工、利用、(二次)回收等7个大的环节,当然不同的矿产资源可能会存在细分环节差异。其中,从回收环节可以直接流向冶炼环节,形成小回路循环。目前城市矿产相关事务即为资源回收的升级版,提升了小回路循环的发展水平,也为矿产资源大循环提供了辅助与补充。可以形象地将矿产资源的循环称作为“e型”循环路径(图1),其中,探矿-采矿-选矿路径方向是不可逆的。

 

图1 矿产资源的“e型”循环示意图

1.2 保障矿产资源良性循环的要素

一个事物的循环要保持正常的运行状态,也就是常说的良性循环,必须在每个环节上有可行的支撑或保障,每个环节(节点)要保持良好的状态,这是目标事物整体形成良好循环的基础条件。因此,在矿产资源循环领域,首先要保证探矿等7个环节中每个环节都运行正常。

(1)探矿环节,其首要目的是保证矿产资源的充足供应。只有资源供应量有保障,整个大的循环链才有存在的基础,整个矿业也才有存在的基础,所以说探矿这个环节是基础中的基础。通过探矿找到矿产资源,对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加强矿产资源国情调查,摸清资源家底,加强地质找矿,定期补充资源储量,保障资源供应的源源不断,是必须长期坚持的。目前,即便是发达国家,仍然需要大量的矿产资源支撑其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关键矿产。而我国目前尚未达到发达国家经济水平,工业化也没有全面完成,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处于高位,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还需要大量的矿产资源作为经济发展支撑,因此探矿找矿这项基础工作依然重要。目前,探矿找矿存在投入资金与从业人员双萎缩局面。2019年全国非油气地质勘查投入仅为172亿元,投入水平是2012年时的1/3。社会资本投入情况是勘探市场发展状况的晴雨表。自2010年以来,地质勘查投入中社会资金投入占比总体呈下滑态势,占比最高年份也不足60%。在从业人员方面,2019年全国地质勘查人员仅16.42万,同比下降16.27%,连续6年呈现下滑走势。从当前现状看,探矿环节可能处于亚健康状态,不利于长远的矿产资源安全保障。

(2)采矿这个环节关键在于把有限的资源进行充分开发。首先,需要尽可能降低经济成本和生态成本,并在法规制度框架内进行合理开采。其次,技术和管理是这个环节的重要发展手段,尤其是在要素价格不断上升的年代。再次,需要重点关注开采的产能过剩或不足,协调科学的开采产能对整个矿业循环链条具有重要影响,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抓住的重点环节。

(3)选矿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矿物原料中的有用矿物和无用矿物(通常称脉石)或有害矿物分开,或将多种有用矿物分离开的工艺过程。选矿是整个矿产品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选矿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选矿的产品数量和质量,并对后续的冶炼环节产生重要影响。选矿技术水平的高低,也决定着环保成本的高低。选矿技术水平高,形成的废液、废气、废渣等三废产品就会更少,也会减少不必要的环保投入,减轻国家和社会资本消耗,有利于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4)冶炼是用焙烧、熔炼、电解以及使用化学药剂等方法把矿石中的金属提取出来,减少金属中所含的杂质或增加金属中某种成分,炼成所需要的金属。以铜行业为例,再生铜生产因省去采选、铜精矿冶炼等工序,具有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随着我国铜冶炼要求日趋严格,铜冶炼行业技术不断优化,我国铜冶炼过程中能耗逐渐下降。工信部数据显示,2019年铜冶炼总回收率为98.6%,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铜冶炼综合能耗为226千克标煤/吨,同比下降2%。减少能耗、提升回收率一直是矿产冶炼行业的工作重心。

(5)(深)加工环节是把冶炼产品进一步处理向用户方向靠拢,进而形成产品服务。矿产资源按应用领域分,有能源矿产、大宗原材料矿产和新技术矿产。在能源领域,以煤炭为例,煤化工的技术开发可以减轻我国缺油、少气的压力,同时发展煤化工能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开发石油替代品已成为煤化工发展的重点。大宗原材料矿产领域,以钢铁冶炼产品的加工为例,目前加工的产品类别有螺纹钢、线材、热轧板卷、冷轧板卷、涂镀板、中厚板和其他钢材等。在钢铁行业里,加工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产业链循环的稳定性和发展能力。在新技术矿产领域,稀土、稀有、稀散、铂族等金属的深加工技术在经济、国防方面都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另外,现在高新技术产品需要更多的高新技术材料,也对矿产品深加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技术矿产在需求领域里有三个显著特征:需求刚性、垄断性和难替代性。目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出现对新技术矿产的刚性需求,相关技术也一直被发达国家垄断。同时新技术矿产作为高科技的关键元素,难以被替代。可见,做好矿产品的深加工意义重大,要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随着深加工技术向纵深和横向发展,也会催生其应用领域的裂变。

(6)利用环节也是社会需求目标与方向的体现。社会需求越多越广,则产品的利用可能性就越大。传统与大宗矿产资源在国民经济的应用领域是非常广泛的。以钢铁行业为例,目前可利用的领域有房地产与基础设施建设(54.7%)、机械(19.6%)、汽车(6.6%)、能源(4.6%)、船舶(2.2%)、家电(1.5%)、集装箱(0.7%)和其他(10.3%) 。在新兴矿产资源的应用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新的应用领域会不断拓展。矿产资源的未知应用领域潜力较大,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其重要性会进一步提升。

(7)矿产资源的(二次)回收利用,目前也称为城市矿产资源利用或资源再生利用。回收利用的矿产,可有效替代原生矿产,减少能源消耗,已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回收利用矿产资源,可实现固体废弃物减量化,降低资源开发利用成本,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也是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2018年,我国回收废钢铁量高达2.1亿吨,其中全国炼钢用废钢铁消耗总量达到1.9亿吨(同年全国粗钢产量为9.3亿吨)。废钢铁产业是由废钢铁回收、拆解、加工、配送、应用构成的产业链主体,作为一个新兴战略性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有色金属方面,2018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为5702.7万吨,其中再生资源贡献24.7%(表1)。尤其是铅的再生资源贡献较为明显,贡献比重达到44%,未来国内回收体系将逐步向集中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02

矿产资源循环的现状与安全风险分析

2.1 部分矿种资源供给潜力不足

以2018年数据计算,我国锡矿和锑矿的可采年限只有10年左右,金矿和锂矿的可采年限不足15年。能源方面,我国石油和页岩气的可采年限约20年左右(图2)。此外,铬铁矿等资源严重短缺,长期依靠进口。需求方面,矿种的消费量仍在高位,部分矿种的消费规模仍有上升空间。例如,2019年我国石油消费量达到6.6亿吨,是2010年的1.5倍,是2000年的3.1倍;2019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达到3047亿立方米,是2010年的2.8倍,是2000年的12.4倍。铜矿资源方面,冶炼需求仍处于增长态势,对铜矿资源供给带来不少压力;2019年我国精炼铜产量为978.4万吨,是2010年的2.1倍,是2000年的7.1倍。

 

图2 我国部分矿产可采年限(2018年)

2.2 部分战略矿产对外依存度高企

目前我国的战略矿产主要有24种,其中部分战略矿产的国内供给能力较弱,资源对外依存度明显偏高。石油:2019年全国原油进口量为5.07亿吨,进口量居全球第1位,对外依存度达77.9%,进口金额达到2413.2亿美元,占商品进口总额的11.6%。天然气:2019年我国天然气进口量达到1342.6亿立方米,进口量居世界第1位,进口金额达到417.2亿美元,占商品进口总额的2.0%,对外依存度为43%。铁矿石:2019年全国铁矿原矿产量为8.44亿吨,成品矿表观消费量为12.32亿吨,进口铁矿石10.69亿吨,对外依存度达86.4%。铬铁矿:2019年全国铬铁矿消费量约2368万吨,对外依存度超过99%。铜矿:2019年全国进口铜矿砂及其精矿2200.0万吨,进口额为1014.6亿美元,占全国商品进口总额的4.88%,对外依存度高达75.7%。铝矿:我国铝土矿资源品质不佳,而冶炼产能产量增长迅速,资源供需矛盾突出,2019年我国进口铝土矿1亿吨,对外依存度高达57.9%。镍矿:镍资源国内供给严重不足,导致镍精矿进口量不断攀升,对外依存度也持续上涨,2019年对外依存度高达90%。钴矿:我国钴矿储量仅为世界总储量的1%,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4%,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48%,2019年我国进口钴精矿及钴中间产品(含钴)约9.6万吨,对外依存度超过90%。锆矿:2019年我国锆英砂及其精矿进口量达118万吨,对外依存度高达87%。(参见图3)

 

图3 主要矿产对外依存度(2019年)

2.3 存在资源进口渠道过于集中现象

受地缘政治和资源分布不均等多种因素影响,目前我国部分资源的进口通道较为单一或过于集中。2019年,我国铬铁矿进口78%来源于南非,镍矿进口95%来源于菲律宾和印尼,钴矿进口95%来自刚果(金),锆矿进口79%来自澳大利亚和南非。对于资源对外依存度较大的矿种,进口渠道或区域过于集中,容易形成卖方垄断,可能造成短期供应价格上涨或中长期的战略安全风险。据统计,我国27%的矿产进口来源于中东地区,15%来自于非洲地区。进口来源地的政局不稳定和相对欠发达等,是影响我国矿产资源供应链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构建国际大循环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03

矿产资源循环的稳定与创新发展

3.1 稳定发展传统循环是基础,主要依靠加强供应链建设

一是国家应做好资源产业供应链的综合性服务。供应链是由物料获取、物料加工、将成品送到用户手中这一过程所涉及的企业和企业部门组成的一个网络。政府的职责是确保资源供应链网络具有良好的运营环境,并提供相应的优质服务;同时,随着网络的迭代更新,政府的服务也要创新发展,形成动态配套。二是企业应加强自身的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供应链管理强调的是将注意力放在从物料供应一直到产品交付的整个业务流程的流动和相互连接上。因此,作为资源型企业,必须掌握资源,保证资源稳定供给;必须掌握探采选冶技术,确保开发能力。三是注重防范供应链中断风险。供应链风险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它会利用供应链系统的脆弱性,对供应链系统造成破坏,给上下游企业以及整个供应链带来损害和损失,严重时会影响相关产业的稳定与发展,进而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在矿产资源领域,供应链的基础与核心是掌握资源,包括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只有手中有粮,才能心中不慌。首要是紧缺资源的对外依存集中度不能过高,尽量形成多头供应链,分散供应渠道,降低单一性风险点。其次,要定期开展供应链风险研究,形成预警机制,重点克服自然灾害等自然风险和国际政治、经济等社会风险。

3.2 创新是关键,科学布局创新链内在结构,促进共生经济效益最大化

以保障资源供给安全、集约节约利用为主要目标,以创新为纽带,从全局出发,最大程度实现共生经济系统化。在矿产资源领域,要明确创新产业链内在结构的核心主体是资源企业,尤其是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资源企业。创新矿业产业链的终极作用对象是矿产资源,而企业是主体。注重以资源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政府、高校、科研院所、行业机构等创新节点作用,加强各节点的互补性和协调性,通过科学布局矿产资源行业的创新链,培养形成良好的资源领域创新生态,形成正向螺旋发展的态势。

3.3 长效循环是目标,重点加强资源安全方面的制度链建设

资源安全问题等同于资源稀缺问题,此处重点针对矿产资源安全的制度链作分析,也就是资源稀缺的制度链分析。在矿产资源领域,一是依托资源数量和质量,从两个维度共同提升资源保障能力,确保资源安全。同时,两个维度的压力是可以相互传导的,例如,石油和铁矿石对外依存度高,数量保障安全问题突出,这就为相应的资源质量和高效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之亦然。二是资源开发与生态效益相结合下的资源生态安全。当前重点需要围绕两个方面,首先是加强相应的制度链设计,在梳理分析制度的基础上,巩固已有制度,弥补缺失制度。其次是在生态文明体系下,创新制度链结构体系,形成完整的矿产资源安全制度网络。

04

构建矿产资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几点思考

目前,针对不同的矿产资源及其产业链不同环节,重点需要参考的是国内自足比例系数。总体上可以划分为高度自足化、中度自足化、低度自足化。构建国内大循环,则必须依靠高度的自足化;构建国际大循环,则必须重点破解低度自足化问题,使之与国内大循环相互补充。

4.1 完善矿产资源国内大循环

(1)加快夯实资源家底,做到资源账本清晰。2020年,《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完善矿产资源储量动态更新机制 做好矿产资源国情调查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0〕36号)明确提出,要重点做好战略性矿产资源国情调查,以矿产资源储量新分类标准为指导,围绕国家紧缺战略性矿产,重点做好石油、天然气、铀、铁、铬、铜、铝、金、镍、钻、锉、错、钾盐等矿产的国情调查工作,夯实矿产资源家底。

(2)加强对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需求方向与规模研究,提前预判未来五到十年矿产资源的需求规模,合理保障资源供给。注重横向产业链的协调发展以及所需要的资源供给。比如金属行业,依据相关行业对金属需求的比重结构,合理配置资源供应方式,合理保障资源供应规模。

(3)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发力。加强地质找矿,保障矿产资源的合理需求;注重调整冶炼过剩产能,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逐步向产业链的中高端过渡,提高矿业全要素生产率。

(4)以创新为手段,重构中国矿产资源领域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新地位。加强在勘查技术、采矿技术、选矿技术和冶炼技术的创新,最大程度地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全力提升劳动生产率水平,只有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幅度超越要素成本的上升幅度,才能促使资源产业健康发展。加强市场环境服务,促进企业消化要素成本上升的压力,不断提升资源企业的产业竞争力。加强在资源利用范围的创新研究,加强新发现资源、战略新兴资源的应用研发,为未来引领全球资源利用占领高地。加强制度创新,加快推进《矿产资源法》的修订,在新的矿法体系下完善矿产资源的管理制度创新。

(5)致力提升矿业服务业水平。一是提升政府服务水平,重点加强法律规章、市场环境服务体制机制建设。以中性竞争原则推进要素的市场化,使矿业领域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具有公平竞争环境和平等竞争机会,使其在市场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实现要素市场化。二是依托国内巨大的需求市场,充分利用国内外的生产要素,不断提升面向价值链和创新链发展的需求服务能力。加强全方位的价值链矿业服务能力建设,例如为矿产资源勘查提供更好的融资服务,为资源开采提供技术创新服务,为矿产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政策服务。三是加强资源领域科技创新的需求服务,创新支持系统建设,促进创新驱动力的发展。总之,服务应是多维多面,细致入微,服务应当以当前的矿业问题为导向。

4.2 完善矿产资源国际大循环

在国家“双循环”战略提出的宏观背景中,中美经贸摩擦,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企业进行打压,试图显著削弱中国在技术方面的“后发优势”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矿产资源领域,为了更好地维护国家矿产资源的战略安全,要系统跟踪美国及五眼联盟国家的矿产资源战略意图与具体部署,做到战略上不失先机,有对比、有安排、有保障,形成自身的矿产资源战略安排。

(1)加强矿产资源安全的形势预判与战略安排。一是重点分析国内紧缺资源的对外依存情况,系统掌握我国对国外资源需求的矿种类别和数量规模。二是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对战略和新兴矿产的未来需求规模作出战略预判,结合自身资源家底,分析境外供给的可行性。三是系统跟踪国外矿产资源的供给动态,尤其是优势矿产资源国的资源出口动态与战略安排,加强与相关国家的资源开发利用合作。

(2)强化底线思维、提高防范风险意识,做好应对外部产业链和供应链断裂的准备。目前,全球经济面临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多数国家不得不采取“断航”“封城”“停摆”等措施,致使原料供不上、产品运不出的现象激增。要按照中央的部署,根据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变化,主动适应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调整,在固链、补链、强链等方面下功夫。在矿产资源领域,重点是加强资源供给源头布局,尤其是针对战略性紧缺矿产,应及时制定短期风险防范策略和中长期战略规划。

(3)加强矿产资源国际大循环分区域、分层次建设。一是依托“一带一路”平台,构建适宜的国际大循环供给体系。二是依托中国-东盟合作机制的矿产资源区域大循环建设。三是依托中非友好合作机制的矿产资源跨区域循环建设。四是依托中俄及中亚、中东的能源大循环建设。五是依托与资源优势国的特定区域循环建设。

4.3 形成矿产资源供求再平衡格局的双循环路径

(1)在消费侧,充分依靠信息技术革命、需求倒逼和产业升级等因素,大力推进矿产资源领域的新业态发展。大力提高资源性产品,尤其是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与应用,使消费者可以享受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商品和服务。加强替代产品的消费引导,缓解资源供给结构失衡压力。加强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引导,形成节约与高质量消费并行的理念与习惯。加强矿业与数字、信息、服务等产业间的组合,使矿业企业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产业链环节融合,形成行业跨界整合,提高矿业企业生命力。通过嫁接信息及互联网技术,形成新型企业和商业的组织形态。

(2)在供给侧,大力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制度设计与改革,消除抑制生产率提高的一些制度性因素。努力提高资源企业技术水平,畅通矿业经济循环的各个环节,使之更加高效。鼓励资源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主动融入全球矿业经济分工,以更高质量、更高标准、更高效率参与到全球资源经济一体化当中。

(3)推动两种资源、两个生产、两个链条、两个市场的新战略布局,形成矿产资源供求再平衡格局。所谓矿产资源供求再平衡,即矿产资源产品由低水平供求平衡向高水平供求平衡跃迁的矿业经济发展转型过程。改变矿业的傻、大、粗,转向高、精、尖,是矿业高质量发展的渐进过程。一是推动两种资源新战略布局,加强对关键矿产的国内外安全供应与需求平衡布局,加强对支撑新基建、新业态的矿种勘查开发国内外布局,强化国内资源保底、国际资源争取的思维。推动国内国际资源勘查管理和技术的交流与融合。二是推动两个生产新战略布局,坚持以高质量生产为导向,以国内供应目标为主体,国际供应为补充,加强国内与国际生产供应的动态协调。三是推动两个链条新战略布局,以完善国内循环链条为首要任务,进而支撑国际循环链条全局。注重矿产资源综合开发与国际合作的国内外链条完善,强化劣势矿种链条完善。四是推动两个市场新战略布局。积极推动国内市场的开发合作,促进横向联合、纵向联合、供应链联合。以筑牢矿业产业链为目标,完善市场体制机制,吸引国际资源与投入。积极走向国际市场,加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融合,打通国内国际市场通道。通过“国内国际双循环”争取实现矿产资源供求再平衡格局,提高矿业链的安全稳定和竞争力,进而寻求更加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体系。

作者信息

余良晖(1977—),男,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人,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工学博士,主要从事矿产经济与管理研究。


本文由《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编辑部授权发表,如需转载,请联系编辑部授权!
 

自定义HTML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