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新形势下对河北省地质勘查工作的思考

  • 2020-10-28 14:52:56
  •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 作者:李艳晨等
  • 0
  • 0
  • 添加收藏

原标题:新形势下对河北省地质勘查工作的思考
 

导 读

文章对河北省近十年地质勘查资金投入、投资结构、行业发展等数据进行分析,河北省地质勘查资金结构深度调整、服务领域持续优化、服务区域发展战略逐渐增强、矿产勘查投入持续优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新形势下,应从全方位支撑自然资源管理、调整矿产资源勘查方向、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拓宽地质勘查投融资渠道、加强科技创新、加强行业监管等六个方面加强工作,保障河北省地质勘查工作和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本文引用信息

李艳晨,吴建杰,梁君龙.新形势下对河北省地质勘查工作的思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0,33(7):57-61.

0

引言

自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印发以来,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大规模的拆迁、改造,房地产的持续升温等,直接拉动了社会对矿产资源需求的增长,带动了地质勘查行业的繁荣发展;到2010年地质勘查项目实施了“公益先行、基金项目衔接、商业项目跟进、实施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地质找矿新机制,进一步激发了地质勘查工作的投资热情。但好景不长,自2013年以后,受世界经济下行、全球资源供给格局重大调整和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矿业经济陷入持续低迷的状态,在此背景下,河北省地质勘查工作也进入深度调整期。文章通过对近十年地质勘查工作和行业数据的分析,总结出目前河北省地质勘查工作存在地质勘查资金结构深度调整、服务领域持续优化等趋势;并提出在新形势下河北省地质勘查工作应从全方位支撑自然资源管理、调整矿产资源勘查方向等六个方面加强工作,以保障河北省地质勘查工作健康稳定发展。

01

河北省

地质勘查工作现状


1.1 地质勘查资金投入

2009—2012年,河北省地质勘查资金投入由10.93亿元增长到16.47亿元,年均增长14.65%。以2012年为拐点,地质勘查资金投入逐年下滑,到2018年降至2.56亿元,年均下降36.38%。

从资金来源来看:2009—2015年,中央财政资金在河北省的投入整体呈逐年减少趋势,由2.34亿元减少至0.21亿元,年均减少49.45%。自2015年开始,趋于平稳。地方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与河北省总地勘资金投入呈正相关,2009—2012年呈逐年增长趋势,2012—2018年呈逐年下降趋势:社会资金投入对政策影响敏感,2013年跌幅达74.02%,2014年以后整体平稳下降;地方财政资金投入2014年跌幅较大,达57.36%,2015年以后整体平稳下降。(参见图1)

新形势下对河北省地质勘查工作的思考

 

图1 2009—2018年河北省地勘资金投入总额变化情况

从投入资金占比来看:2009—2018年,中央财政资金占比整体先降后升,但总体为下降趋势,最高点为2009年,占比21.40%,最低点为2012年,占比3.01%;地方财政资金占比整体呈上升趋势,基本符合线性关系,由2009年占比60.23%上升至2018年的79.80%;社会资金占比与中央财政资金占比总体呈负相关,整体先升后降,但总体也呈下降趋势,最高点为2012年,占比36.30%,最低点为2018年,占比11.38%(图2)。

新形势下对河北省地质勘查工作的思考

图2 2009—2018年河北省地勘投入资金占比变化情况

1.2 地质勘查投资结构

从河北省2009—2018年的数据来看,2009年河北省各类型资金占比分别为基础地质调查19.14%、固体矿产资源勘查65.87%、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8.97%、地质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5.69%、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0.34%。到2018年,河北省各类型资金占比分别为基础地质调查13.80%、固体矿产资源勘查24.38%、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52.84%、地质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8.86%、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0.12%。2017年,固体矿产资源勘查投入首次低于50%,且低于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投入占比,并处于持续下降趋势(图3)。

新形势下对河北省地质勘查工作的思考

图3 2009—2018年河北省各类型地质勘查资金投入占比变化情况

2009年河北省矿产勘查资金投入7.45亿元,其中用于煤、铁、金等常规固体矿产资源勘查的资金为7.20亿元,占矿产勘查资金投入的96.64%;用于地热等战略新兴矿产和非常规能源矿产勘查资金为0.25亿元,占矿产勘查资金投入的0.36%。2018年河北省固体矿产勘查资金投入1.24亿元,其中用于煤、铁、金等常规固体矿产资源勘查的资金为0.58亿元,占矿产勘查资金投入的46.77%;用于地热等战略新兴矿产和非常规能源矿产勘查资金为0.66亿元,占矿产勘查资金投入的53.23%(图4)。

新形势下对河北省地质勘查工作的思考

图4 2009—2018年河北省矿产资源勘查资金投入占比变化情况

1.3 地质勘查行业发展

截至2016年底,河北省共有地勘单位180家,为全国地勘单位最多的省份,共持有各类地勘资质证书477个,比2009年新增349个。

2009年—2013年,河北省地勘单位职工总数呈增长趋势,由3.45万人增长至3.96万人,年均增长率3.51%;而自2014年开始,逐年下降,截至2018年底,职工总数为2.61万人,较2013年在职职工减少1.35万人,年均减少率7.98%。

截至2018年底,河北省地勘行业在职职工中,地质勘查人员1.52万人,占职工总数的58.24%,相比2013年峰值减少0.49万人,年均减少率5.48%。地质勘查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1.00万人,占地质勘查人员的65.79%,相比2016年峰值(下同)减少0.27万人,年均减少率11.42%;高级技术人员0.33万人,相比减少0.05万人,年均减少率6.15%;中级技术人员0.55万人,相比减少0.09万人,年均减少率8.17%。(参见图5)

新形势下对河北省地质勘查工作的思考

图5 2009—2018年河北省地勘单位职工变化情况

02

河北省地质勘查工作

趋势分析

2.1 地质勘查资金结构深度调整

河北省地勘资金投入情况与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密切相关。其中,中央财政资金在河北的投入较小,因此受政策影响后数据波动较小;社会资金基础较薄弱,同时受生态环境影响以及污染税、资源税的增加使得矿业开发成本上涨,去产能政策使下游采矿产能过剩,特别是河北省的钢铁和煤炭行业,因此社会资本投资勘查信心不足,仍处低迷期;地方财政资金投入始终占主导地位,虽然总额减少,但近年来投资规模基本稳定,且资金占比稳步提升,对于保障河北省地质勘查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2.2 地质勘查服务领域持续优化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矿产资源供需格局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地质工作服务自然资源管理、服务生态保护修复、提升资源保障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将成为地质勘查工作的主战场。河北省地质勘查工作也正在从传统地质找矿为主向服务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转变,涉及领域包括农业地质调查、城市地质调查、地热资源调查、水土污染防治以及旅游地质等。

2.3 服务区域发展战略的地质勘查工作逐渐增强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美丽河北等一系列重大战略的相继落地,地质勘查工作也在随之优化调整区域布局。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区地质勘查投入不断增长,中央财政地质调查投入从2015年的1.3亿元增至2017年的2.6亿元。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以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和京津冀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加大了对雄安新区的投入,采取各种强有力措施提高新区的地质调查工作程度,包括雄安新区地热清洁能源调查评价、雄安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监测和透明雄安数字平台建设、雄安新区深部三维地质结构探测、雄安新区水土质量与工程地质调查评价等项目。

2.4 矿产勘查投入持续优化

河北省矿产勘查工作正在从以寻找传统大宗矿产为主向寻找战略新兴矿产和非常规能源矿产转变,河北省平原地区地热和干热岩等清洁能源矿产、晶质石墨等战略新兴矿产将成为今后财政投资重点;随着河北一系列重大区域战略实施,建材非金属等矿产勘查领域也将是社会资金投资的重点领域;铁、有色金属、贵金属等矿产勘查主要开展老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以续作项目为主。

2.5 地质勘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随着国家《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等政策的实施,随着地质勘查投入不断增加,地质勘查职工人数随之增长,与地质勘查投入的变化趋势基本相符。然而近年来,随着地质勘查投入的下降,现有的地质工作己无法满足庞大的地质勘查队伍的业务需求,虽然近年来地质勘查职工人数逐年递减,但是人员数量仍然整体庞大,为全国地勘人员密度最大的省份。加之2017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取消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国发〔2017〕46号),正式取消了地质勘查资质审批事项,地勘市场准入门槛降低,因此地勘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

03

新形势下对河北省

地质勘查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3.1 全方位支撑自然资源管理

要牢牢抓住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新机遇,转变工作思路,树立“大地质”理念,地质勘查工作和地质勘查单位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方式,明确地质工作不再单纯是为了找矿,而是依托地质优势,为自然资源全领域服务,围绕政府和社会需求做文章,如医学地质、农业地质、环境地质如何更好地支撑“健康中国”战略;旅游地质、农业地质如何更好地支撑国家精准扶贫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求;城市地质、地质大数据如何更好地支撑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国土空间规划等等。通过不断的优化和调整地勘产业布局,使地勘工作逐步从传统的地质找矿向更贴近生态和民生的“大地质”方向转型,实现地质勘查工作与自然资源管理的深度融合。

3.2 继续调整矿产资源勘查方向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能源结构的不断调整、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以新兴超导技术、新能源汽车为代表产业,都需要新矿产、新材料的基础支撑,因此未来国家对战略新兴矿产和非常规能源的关注度会持续上升,如晶质石墨、地热、干热岩、三稀矿产等。因此,作为传统铁矿、煤矿大省,收缩常规矿产勘查战线,加大战略性新兴矿产、非常规能源的勘查力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3.3 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国家鼓励中资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多是发展中国家,随着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矿产品的需求旺盛,成为地勘单位“走出去”的理想去处。如2018年河北省区域地质调查院和河北省地球物理勘查院联合承担的安哥拉地质调查和化探项目,在省内地勘行业业务萎缩的背景下,既能开拓市场,又能巩固和锻炼队伍,还能为后续国家投资当地矿业提供重要资料,亦能帮助东道国发展经济。

3.4 积极拓宽地质勘查投融资渠道

进一步探索财政投入牵引商业勘查的有效形式和灵活机制,研究制定地质勘查要素配置及投入收益政策、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合作勘查项目的成果处置政策,结合最新权益金制度改革,有序开放矿产勘查市场,增加探矿权投放数量,鼓励社会资本投入,鼓励矿山自筹资金开展外围和深部勘查,让社会资本有更大的作为。

3.5 加强科技创新工作

在自然资源管理、地质工作转型升级以及地质勘查资质取消的新形势下,迫切需要地质科技创新发展,通过创新促进地质勘查工作转型升级、支撑地质勘查工作从服务传统工业向服务生态文明转变,突破“找矿依靠三大件”“开矿=破坏环境”“地质=找矿”等的传统认识,通过完善地质科技创新工作管理体系、促进地质科技研发机构发展、加强地质科技创新主体的创建等一系列举措,加强资源勘查、资源保护、综合利用、生态修复和地质环境监测等方面的科技创新能力,最终突破地质技术和管理瓶颈,向生态文明地质创新战略高地迈进。

3.6 加强地质勘查行业监管

地质勘查资质取消后,地勘市场准入门槛降低,为保障地勘行业有序健康发展,保证优秀地勘单位保持诚信良好的积极性,维护地勘工作良好形象,迫切需要加强对地质勘查行业的监管。2019年11月4日,《地质勘查活动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二次向各省厅及相关部门征求意见,该办法明确了地质勘查行业政府监管的底线、监管的对象和范围,建立了地勘单位信息公示、异常名录、黑名单等制度,推进建设行业诚信自律体系建设。这是在地质勘查资质取消后,第一个明确对地质勘查活动进行监管的政策文件,目前征求意见环节已完成,预计将在2020年颁布并实施。在此背景下,河北省应尽快探索建立相关监管文件,尽快实行河北地勘行业“双随机一公开”等相关监管制度。

04

结语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论述,并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自然资源实现统一管理,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河北省地质勘查工作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工作思路要不断拓展、产业结构要不断深入调整、工作方式要不断变革、工作内容要不断丰富、工作领域要不断拓展,同时加强科技创新和行业监管工作,通过这一系列举措,保障河北省地质勘查工作和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信息

李艳晨(1986—),男,河北省晋州市人,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工程师,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士,主要从事矿产资源经济、自然资源科技信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本文由《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编辑部授权发表,如需转载,请联系编辑部授权!

自定义HTML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