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中国地调局2019年决算出炉,花了99亿,取得了哪些成果?

  • 2020-07-19 21:02:54
  • 来源:公众号:讲道理的地动翼
  • 0
  • 0
  • 添加收藏

中国地质调查局2019年度部门决算刚刚出炉,全年总支出99.27亿元,总收入103.06亿元。钱都花在了哪儿? 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又是从哪儿收来的?今天,地动翼带领大家了解一下。

 

一、支出部分

 

中国地质调查2019年支出栏目共计126.9亿元,其中实际支出99.3亿元,结转下年26.6亿元,结余分配1.09亿元。

 

99.3亿年度支出中,项目支出82.3亿元,基本支出16.6亿元

 

按支出领域分类, 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达78.9亿元,占比达79.4%;科学技术支出13.9亿元,占比14.0%; 住房保障支出2.0亿元,2%;社会保障支出3.7亿元,占比3.7%;节能环保和外交支出合计4389.8万元。

 

三公经费支出571.5万元。

 

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中,项目支出79.0亿元,基本支出4.8亿元。其中自然资源事务74.0亿元(含行政运营2118万元,自然资源社会公益服务1197万元,地质矿产资源与环境调查61.8亿元,事业运行9.3亿元,其他自然资源事务支出3.4亿元);海洋管理事务4.1亿元。

 

科学技术支出中,项目支出7.8亿元,基本支出6.1亿元。其中应用研究12.6亿元;基础研究25万元;重大项目5078万元;科技条件与服务8057万元。

 

二、重大成果及支出

 

1.重要金属非金属矿产地质调查项目

全年预算数为5.20亿元,执行数为4.86亿元,完成预算的 93.5%。

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提交找矿靶区126处,新发现矿产地17处,取得3处深部找矿重要进展,促进形成3处大型资源基地,支撑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重点矿种勘查目标的实现。

形成160幅1:5万基础性矿产地质图件;研发重要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20余项

打造锂、锰等矿种及班公湖—怒江等重点成矿区带调查和科研团队,初步建成超过5个专业团 队;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第三梯队8人、青年 科技创新人才4人,培养局优秀地质人才4人。

西安地调中心南疆地区大型资源基地调查团队获国务院颁发的“全国民族团 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2.能源矿产地质调查项目

全年预算数为14.66亿元,执行数为13.36亿元,完成预算的 91.1%。

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扎实开展南方长江经济带安徽皖南、皖北、湖南湘中、湖北宜昌、云南昭通、宁菠、贵州六盘水等地区页岩气调查,针对北方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准南博 格达山前带、柴东、银额盆地、二连盆地、松辽盆地及外围开展了新区新层系油气调查,针对松辽盆地青山口组一段页岩油开展调查和战略选区。

聚焦青海共和盆地、雄安新区开展地热干热岩调查。按计划要求完成完成1:25万油气(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2万平方千米;完成1: 5万水文地质调查1万平方千米。提交油气页岩气远景区18个,地热干热岩找矿远景区8个

提交7个油气页岩气区块到自然资源部。

支撑油气勘查体制改 革,促进形成新疆温宿、新疆柯坪两处油气资源基地。青海共和、内蒙古陆海有望推进建设新的清洁能源基地。

3.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国土开发保护地质调查项目

全年预算数为5.49亿元,执行数为5.05亿元, 完成预算的91.9%。

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一是完成了境外矿 产资源勘查开发跟踪与战略研究工作。全球地球化学基准网 27%,建设“化学地球”大数据平台1个。

二是完善了全国地质遗迹调查数据库,搭建全国古生物化石普查数据库框架、初步 建设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碳酸盐岩地质遗迹数据库。

三是完成编制完成境外图件210幅,初步建设了地应力监测站点1 处。

四是境外地质信息服务数据量95GB.

五是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技术要求、规范制定,培训,大宗紧缺矿产及油气矿产资源 现状调查技术要求,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技术要求、古生物化 石标本调查技术要求、古生物化石产地监测技术要求等共计15 份。

六是重点推进自然资源战略区划、矿产资源战略、地质调查发展战略研究,为国家资源安全、政府管理、行业发展做好 支撑和服务。完成对中央高层有影响力对策建议2份,对省部级有影响力的对策建议25份以上,对地方或者司局级对策建议 30份以上。

4.地质灾害隐患和水文地质生态地质调查项目

全年预算数为8.45亿元,执行数为7.87亿元,完 成预算的93.1%.

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一是在通州-石家庄 活动构造带、沈抚新区、川西-藏东地区交通廊道等地区完成重要活动构造和区域工程地质调查0.47万平方千米,较好支撑 服务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和重大工程建设。

二是在川西山区、晋 陕黄土高原、藏东重点城镇等典型地区完成地质灾害示范调查1.94万平方千米,进一步完善了全国地质灾害大数据库和云服 务系统。

三是部署开展了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海河流域、松 辽流域、西北内流盆地、淮河流域、珠江流域、东南诸河流域等区域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在集中连片缺水区、西北干旱盆地等重点地区完成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2. 85万平方千米;实施探采结合与引泉工程安全供水示范,解决约10万人 饮水困难;调查圈定饮用水源,为约32万人提供饮用水源保障。

四是运行维护10168个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点,实时获取10168 个地下水位每日监测数据,完成10168组水质样品采集测试。

五是在北京及周边地区、南方石漠化重点区等地区开展国土空 间适宜性地质调查与评价,完成1:5万环境地质调查1. 18万平方千米

六是在全国矿产资源重点开发区、冰川区及荒漠化区等区域开展资源环境遥感地质调查与监测,完成1:5万环境地质与遥感地质调查1.02万平方千米,完成1:25万全国地面沉降InSAR动态监测8.0万平方千米。

七是在滇西北、黄河源等 地区开展地球关键带生态地质调查,完成1:5万生态地质调查 0. 56万平方千米、1: 50万生态地质调查200万平方千米。

5.重要经济区和城市群综合地质调查项目

全年预算数为9.10亿元,执行数为8.47亿元,完成预算 的93.1%。

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扎实做好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境内段等重要经济区和城市群重点地区1:5万环境地质调查;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修复、 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对策建议。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杭州湾等海岸带陆海统筹综合地质调查,形成陆域和海域统一同评价、 同标准、同精度的试点示范成果。

精心实施海南、福建、承德、宜昌等生态文明示范区自然资源综合地质调查试点,开展不同层级多尺度“双评价”试点示范,有效支撑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初步构建了 “三位一体”的自然资源综合调查 技术方法,形成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承德模式二建成并运行 “透明雄安”地质信息平台,编制并提交雄安新区数字规划平 台地质成果交付标准及配套的技术要求,基本形成地上地下一 体化“透明雄安”高精度三维建模技术。

深入推进成都、武汉、 杭州、广州、郑州、青岛等城市地质调查示范,从技术方法、 政策机制、信息共享等角度探索城市地质调查新模式

编制提交《支撑服务北京市通州区和河北廊坊北三县协调发展地质调查报告》和系列专题报告,组织编制《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调查 评价技术要求》。

开展科普活动50多次,编制27份科普宣传手 册,发表科普文章21篇,制作科普视频7部。培养地调局杰出 地质人才2人,优秀地质人才7人,发表科技论文208篇,申 请专利36项,软件著作21项。

6.公益性基础地质调查项目

全年预算数为5.28亿元,执行数为4.92亿元,完成预算的93. 2%。

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区域地质调查、航空物探综合测量、区域地球物理调查等主要实物工作量全面按计划完成,获得了一批高质量的基础地质调查数据,提供了一批高质量的基础地 质图件;

中国大陆关键地区深部地质结构及其对自然资源的制 约取得新进展,华夏-扬子结合带(西段)、松嫩地块东北缘等 地区深部物质组成、结构与自然资源发育规律的深部地质背景;

解决系列重大资源环境基础地质问题,进一步查明青藏高原、 华北陆块、扬子陆块等关键地区和关键时段区域地质及地球物 理特征,解决北方新区新层系油气、南方油气页岩气、战略性 矿产等相关的关键基础地质问题;

基础地质研究取得系列创新认识,在中国陆块聚散、中-新元古代地球表层环境巨变及其自 然资源效应、东特提斯增生-碰撞造山、扬子古陆核物质组成和 古元古代构造格局、三叠纪和晚中生代动物群生命与环境协同 演化、岩溶系统演化与环境变化等方面提出新认识,六种新矿物获国际批准,极大提高了我国矿物学学科发展及国际影响力,中生代海、陆相爬行动物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三、收入部分

 

中国地质调查2019年收入栏目共计126.9亿元,其中实际收入103.1亿元,年初结转和结余23.2亿元,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7119万元。

 

103.1亿元年度收入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87.8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2000万元,事业收入12.8亿元,经营收2859万元,其它收入2.01亿元。

 

按收入领域分类, 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的收入达81.7亿元,占比达79.3%;科学技术支出收入14.7亿元,占比14.3%; 住房保障2.06亿元,2%社会保障4.0亿元,占比3.9%。节能环保和外交收入合计3825万元。

 

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的收入中,财政拨款74.9亿元,事业收入5.5亿元。其中自然资源事务77.2亿元(含行政运行2718万元,自然资源社会公益服务1145万元,地质矿产资源与环境调查61.7亿元,事业运行10.9亿元,其他自然资源事务支出4.26亿元);海洋管理事务4.5亿元。

 

科学技术支出收入中,财政拨款6.8亿元,事业收入7.0亿元。其中应用研究13.4亿元;基础研究88万元;重大项目5790万元;科技条件与服务7085万元,其他科学技术支出200万元。

 

四、部分执行情况说明

 

值得注意的是:

1.外交支出:仅完成预算的71%,主要原因是部分工作任务推迟至2020年执行。

2.科学技术支出:个别项目原中标单位合同无效,进行清算,工程施工停止,工程任务推迟至2020年执行。其中,个别重大项目设备采购招标投标周期较长,当年未完成。

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缴费支出(项)超过年初预算的520%,主要原因是根据程序追加预算。

4.节能环保支出:其他环境保护管理事务支出超过年初预算的705%,原因是工作需要按程序追加预算。

5.地质矿产资源与环境调查(项)支出:实际支出较年初预算减少4.97亿元,主要原因一是工作任务减少,支出相应减少或已上缴结余,二是按合同约定部分委托业务费尾款待验收后支付。

6.海洋调查评价(项)支出:完成年初预算的164.2%,根据工作需要按程序追加项目预算。

7.“三公”经费支出:由于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厉行节约要求,仅支出全年预算的54.8%,其中公务接待费仅支出预算的15.7%。

资料来源 | 自然资源部官网

图文编辑 | 抢抢

 

自定义HTML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