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探寻生态系统运行与演化的秘密——生态地质调查思路及方法解读

  • 2020-03-25 09:45:41
  • 来源: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
  • 作者:聂洪峰
  • 0
  • 0
  • 添加收藏

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做好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与综合整治,离不开生态赋存地质背景条件的调查——生态地质调查。它是将地质作用过程和生态空间分布、变化规律作为整体进行系统性调查研究,完整地获取地上、地下一体化信息,全面认识生态系统演变及趋势,寻求生态系统管理、保护与修复的地球系统科学解决方案。

 

解读生态地质调查内涵 不断追溯本源核心价值

“南山有台,北山有莱……南山有桑,北山有杨……南山有杞,北山有李”, 《诗经·小雅·南山有台》表明人们很早就从生产实践活动中懂得了不同地质条件影响地表植被与生态的分布。

生态地质调查就是要回归基础、追溯本源,调查生态赋存的基础地质环境条件,主要是调查研究各种生态问题或生态过程的地学机理、地质作用过程及环境条件,形成岩石-风化壳-土壤-水-生态完整的地表与地下一体化数据,为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工作提供地球系统科学解决方案。

我们认为,生态地质调查应该重点关注风化壳、包气带的结构、物理化学特征与演化,因为这部分是地球表层系统中最活跃、最富有活力的部分,是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和水圈相互作用最关键的地带,它决定了生态系统的运行与演化。因此,围绕当今生态环境及其问题,从整体性、系统性出发,搭建生态与地质条件之间的桥梁,促进地学与生态学的渗透与融合,突出两者的协同效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生态地质调查的问题意识与追问之思

在当今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通过总结以往相关工作成果,我们认为还存在以下4方面问题:

第一,已有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调查以类型、面积、生长状况和立地条件为主,而对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这些常常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或制约着生态空间格局的地质条件研究不够充分。

 

第二,对生态与地质之间(地球关键带多圈层)相互作用过程与机理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比如:包气带、风化壳与生态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第三,生态功能区划考虑生态地质条件的制约与影响不够,缺乏科学的生态地质单元指导和精细生态地质作用过程调查成果的支撑。

第四,以往所形成的各类调查数据库缺少地上地下一体化的多门类全要素数据组织管理平台和多专业要素的大数据分析,不能满足目前不同尺度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与系统修复的切实需求。

 

生态地质调查三方面:

一、全国尺度宏观把握

全国尺度的生态地质调查,要在充分收集已有小比例尺相关调查成果基础上,整理汇编区域地质背景、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等资料,开展生态地质条件补充调查,形成全国生态地质综合研究的基础数据集。同时利用多源多时相的遥感地质解译、生态信息提取和动态变化综合分析等技术方法开展生态系统空间分布格局、演变规律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参考重点地区、典型地段的调查研究成果,系统建立成土母岩、生态地质单元分类分级指标体系,划分出全国生态地质单元,进行生态地质分区评价,分析全国地质条件与生态空间格局动态变化的内在关系,关注全国生态安全等战略研究,提出生态系统整体保护与修复地学对策建议。

全国尺度生态地质调查基础类成果,主要包括全国1∶50万成土母岩分布图、地貌形态类型图,全国森林、草地、湿地分布及其重要历史节点变化图,以及中国生态地质问题分布图、全国生态地质单元图、全国生态分区评价结果,等等。

二、重点地区精细调查

重点地区生态地质调查,一是查明区域(流域/二级或三级生态地质单元)生态变化和生态地质条件(1∶25万),分析生态地质特征、生态资源优势,进行生态地质分区评价;二是查明生态地质问题类型、分布、程度、控制与影响因素,以及与生态问题相关的地质要素分布(1:5万),进行生态地质脆弱性评价。不同的生态地质单元,生态地质调查内容有所差异:在西南岩溶石山地区,主要调查岩溶关键带岩、土、水、生的作用过程与发育特征,以及其对植被生态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调查着重于成土母质结构、地下水位与土壤盐分的动态变化与植被生态的关系;在黄土高原区,调查内容主要是水土流失的自然成生条件,以及土地利用、植被破坏等人为影响因素;在青藏高原,着重调查构造隆升条件下的植被垂直分带,冻融性荒漠化分布、现状、演化;在滨海湿地,则主要调查滨海湿地类型、分布、现状、演化及其与水文地质条件、海岸带变迁关系。

三、典型地段的机理探究

全国和重点地区的调查研究都离不开第三个层面即典型地段(反映生态地质状况或生态地质问题的代表性样区)的重点剖析,主要目标是揭示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等多圈层各相关要素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分析生态系统演化的地质学机理,尤其是各圈层交互带水分、盐分、碳氮元素等的循环过程和演化机制;探究风化壳、包气带结构与垂直分带特征,元素迁移富集特征,生态问题地学响应机理及生态修复技术等等,建立生态地质图谱。

采取的调查方法:一是生态地质剖面测量,采用人工剖面或浅井、浅钻等形式予以揭露,观察、测量生态地质现象,进行岩石-风化壳-土壤-水体-植被系统采样;二是测试分析,包括岩矿分析、成土母质分析、土壤分析、水测试分析、植被测试分析等;三是动态监测,包括地下水监测、土壤和成土母质监测、植物监测、气象监测,等等。

 

多维度:生态地质调查技术职称

生态地质调查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指导,涵盖了系统性的多学科调查,包括生态、环境、地质等诸多内容,需要综合应用遥感技术、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大数据分析等诸多技术。

遥感技术

它不仅能够获取宏观尺度上生态要素的类型、分布、面积、质量及动态变化信息,还可以获取地层岩性、断裂构造、水文地质要素等地质环境背景信息。遥感地质技术应用贯穿于整个生态地质调查全过程,需要创新发展遥感地质新技术新方法及其应用深度,为生态地质调查提供技术保障。不同尺度的调查,采用的遥感数据源、遥感解译方法和生态信息提取等各有侧重。

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技术

生态地质调查要加强关键带多圈层交互作用研究和特色生态产品生态地质条件剖析,需要开展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在岩石、土壤和植物中的迁移规律研究。这就需要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技术的支撑。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技术是指在规范的岩石、土壤、水、沉积物和植物样品采样、记录及其加工处理基础上,选择达到相关标准要求的实验分析测试方法,对元素及化合物含量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和迁移规律进行系统调查技术方法的统称。不同取样对象和测试分析目的,测试的指标差异较大。例如,对地表基岩开展岩矿化学全分析,不同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铀、钍放射性指标与铊、锑、铋、锡分析指标及矿物鉴定;对成土母质与土壤除了岩矿分析指标,还要测试粒度、有机质pH值等;对植物则需要测试叶绿素、水分、营养元素、微量与重金属元素等指标。

生态地质剖面测量技术

在岩石、土壤和植被生态特征发育典型,能够反映岩石、土壤与植被生态相互作用的部位,开展生态地质剖面调查,利用定性观察、描述和定量测量不同地质、地形地貌、土壤、生态等生态地质相关信息。选择已有人类工程活动切坡剖面或采用浅井、浅钻等形式揭露剖面,观察记录岩石类型、结构、构造与颜色和矿物成分等,测量岩层产状和岩石节理裂隙特征;观察记录风化壳、成土母质、土壤类型、颜色、结构、成分,测量厚度、分层结构和水分;观察记录地表植被的类型、生长状况、结构层次等,测量根系数量、深度及其空间分布,典型植被可采用样方调查的方式测量植被生态参数。在上述观察记录基础上,系统进行岩石-风化壳-土壤-水-植被的采样,并绘制生态地质剖面图。在需要时可采用适当的地球物理方法和钻探方法。

大数据分析评价技术

生态地质涉及到地球关键带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多个圈层要素数据,对上述多圈层数据的集成管理和综合分析对生态地质调查有着重要意义。因此,生态地质调查必须要建立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地上地下一体化的大数据综合管理与分析评价平台。以生态地质多圈层调查成果资料为数据源,建立模型库(信息提取模型、数据挖掘模型、分析评价模型和三维展示模型)、方法库(集成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机器学习等技术方法)和知识库,研发生态地质单元评价、生态地质脆弱性评价、荒漠化及石漠化修复分区评价等子系统平台,实现对不同层级生态地质单元的生态地质系统功能性评价以及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地质云”已有软、硬件资源与平台功能,与“地质云”深度融合对接,实现数据集成管理、信息共享、数据分析评价及成果社会发布等,打造“数据聚合—集成管理—分析评价—应用服务”的全链条、一站式生态地质调查工作流,客观高效地为政府决策、科学研究和社会公众提供不同层次需求的信息资料服务。

生态地质调查工作展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建设生态文明体现了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生存环境的情怀。全面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持续开展生态地质调查,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指导,广泛吸收和借鉴地质学、地理学、生态学、水文学、土壤学等多学科基础理论,综合运用遥感、地面调查、物化探、钻探、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方法,逐步建立集基础理论、技术方法、成果应用为一体的生态地质学学科体系,通过对全国、重点地区、典型地段多维度生态地质调查工作的逐步推进,建立完整的星—空—地—网相协同的生态地质调查技术体系,形成全国与重点地区科学、系统、权威的地上地下一体化的生态地质整装性数据与成果,从而为全面服务于全国、地方不同尺度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与系统修复、国土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以及生态优良产品发展,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支撑。

生态地质调查前景广阔!

 

 

自定义HTML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