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矿山地质环境欠帐多,主要原因是原来顾不上治理

  • 2020-01-12 21:57:27
  • 来源:鱼眼看矿业
  • 0
  • 0
  • 添加收藏



2019年12月24日,自然资源部官网发布《关于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

和意见同时发布的还有关于意见的解读。解读提供了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的数据:据遥感调查监测数据,截止2018年底,全国矿山开采占用损毁土地约5400多万亩。其中,正在开采的矿山占用损毁土地约 2000多万亩,历史遗留矿山占用损毁约3400多万亩。

这组数据,无疑表明矿业开发给我国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也许环保部门又会理直气壮地见矿就关。但鱼眼要说的是,如果只看到矿业带来的巨大环境问题,而不深入追究问题产生的原因,我们大概也只有再回到原始社会一条路了。

那么,矿业带来的巨大环境问题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鱼眼以为,问题的根本原因在国家当时顾不上、没想到,而不能将破坏环境的板子打在矿业身上。

鱼眼的这一观点由以下根据支撑:

一。顾不上当我们说到新中国成立时的发展状况时,人们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一穷二白。

穷到什么地步呢?《1981中国经济年鉴》公布了新中国在1949年国民经济主要数据:年人均工农业总产值86元、年人均国民收入69.29元、年人均社会商品零售额25.94元、年人均原煤59公斤、年人均发电量只有7.9度、年人均原油0.2公斤、年人均钢0.29公斤、年人均布3.49米、年人均糖0.37公斤、年人均粮食209公斤、年人均棉花0.82公斤、年人均油料4.7公斤、年人均水产品0.83公斤。

当吃饱饭都成一种奢望时,期待政府和公众能顾上环境保护,只有理想主义者才会做。

于是,1951年编制、1953年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古老的东方拉开了精彩的大幕,举全国之力进行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由限额以上694个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到1957年底,建成全部投入生产的有428个、部分投入生产的有109个,初步构建起中国工业化的骨干体系。

2019年9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自豪地说:“我国已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工业增加值从1952年的120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30多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增长约971倍,年均增长11%。”

说这是人间奇迹一点也不为过,而中国创造这一奇迹只用了70年。在中国工业化起步时,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路途。

这种快步甚至跳步式工业化,客观上要求国家快速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矿产资源供应能力,大力发展矿业也成为当务之急。以一五计划建设、被称为“共和国长子”的156个项目为例,除1个轻工、2个医药项目外,25个煤炭、2个石油、25个热电、7个钢铁、11个有色、7个化工、24个机械、43个军工项目,无一不是需要开发矿产资源作支撑的。

在全力满足以重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原料供应的客观要求下,矿山地质环境只能让位于生产,老矿山资源尚未枯竭时,相关工业部门就已经考虑接替矿山的事了,矿山地质环境根本无暇顾及,矿业开发引起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开始出现并慢慢堆积。尽管当时是国营矿山一统天下且按规范都设计有尾矿库、废碴堆场等固废存放地,但由于国家没有关于恢复治理的相关规定,采完即走成为全国矿业对待固废的普遍现象。

改革开放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剧。在没有技术优势的情况下,发挥包括矿产资源在内的资源优势发展经济,成为中国的无奈选择。

如果说改革开放前是顾不上,那么之后则体现出强烈的想不到特点。没有技术可卖自然只能卖资源了,于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水快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等思想出台,中国的矿山数量高峰时曾超过14万个、达到了全球矿山数的一半以上。大量乡镇企业特别是私挖乱采的个体矿山,废碴等固废更是随意倾倒、采完就拍屁股走人。

想不到,一是想不到矿山数量增长的速度,二是想不到人们富起来的欲望如此强烈,强烈到了对环境的不管不顾。

也正是因为顾不上、想不到,国家关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的强制性规定才一直没有出台。

其实,这种顾不上、想不到何止体现在矿业上。无论是新中国成立之初还是改革开放之后,一切为发展让路是全国的普遍现象。

鱼眼还要特别指出的是,在环境保护的问题上,一定要确立“只有破坏环境的企业、没有破坏环境的产业”、“只有污染环境的企业、没有污染环境的产业”的观点。如不如此,我们想要享受高品质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只能是一种奢望。

自定义HTML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