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胡龙华:地勘单位转型,如何赋予员工幸福感?

  • 2020-01-03 14:45:38
  • 来源:有色新闻
  • 作者:薛璇
  • 0
  • 0
  • 添加收藏

人物档案:胡龙华,工程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测绘师,现任华北地质勘查局综合普查大队党委副书记、队长,河北华勘地质勘查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代表,三河市人大代表,2019年度河北省劳动模范。

胡龙华:地勘单位转型,如何赋予员工幸福感?

文|薛璇

2020年元旦刚过,北方的天气依然寒冷。胡龙华坐在华北地质勘查局综合普查大队(以下简称“普查大队”)三楼办公室里,又开始了一年的忙碌。
从最初的一名地勘测绘员,到如今担任普查大队队长,胡龙华在地勘行业摸爬滚打了20年,亲身经历了地勘行业的春夏秋冬。而今,地勘行业早已过了“黄金时代”,摆在全行业面前的现状是传统地勘业务下滑、同业竞争激烈、人才队伍流失等一系列令人纠结的难题。
地勘行业转型势在必行。在转型过程中,如何根据本单位的专长、规模、实力确定转型方向和区域?如何培育地勘队伍新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克服转型波动和阵痛,持续提升员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胡龙华描绘出一条清晰可见、成效显著的转型路径。


“地勘人员太不容易了”

1999年7月,胡龙华大学毕业后来到位于燕郊的普查大队,担任地质测绘技术员,一干就是8年。野外地质勘查,不是常人眼中的每天欣赏自然风光,而是难以想象的艰难苦累。每天,胡龙华扛着测绘仪器,朝随日出,夕伴晚霞,用脚步丈量大地,用责任核实数字,获得了一项项来之不易的测绘数据,也由一名技术员逐渐成长为组长、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
胡龙华(右一)在阿里地区做地质测绘
在胡龙华的记忆中,最难忘的是2002年在西藏阿里地区扎布耶盐湖搞测绘的那两个月。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上,他和同事们克服头疼、嗜睡的高原反应,白天顶着强烈的紫外线,架起沉重的测绘仪器去工作,晚上一起挤在寒冷的帐篷中吃夹生饭。他还珍藏着那时的工作照片,照片中的他又黑又瘦。
胡龙华(左一)在安哥拉做地质测绘
2003年,胡龙华又奔赴万里之外的安哥拉去做测绘。他回忆说:“那时,安哥拉刚刚结束内战,政治和安全环境很差,我们一批共20个人,唐海军(现任华勘集团总经理,曾任普查大队队长)是安哥拉项目临时党支部书记,我是项目经理,在当地部队的保护下,我们克服了饮食和水土不服的困难,圆满完成了测绘勘查任务。相比安哥拉,在西藏阿里那段时间还是我一生中最艰难的阶段,持续性的缺氧头疼就令人痛苦不堪。吃过那种苦,以后再遇到什么困难都觉得没什么了。”

2007年8月,胡龙华暂时告别测绘工作,回到大队机关,相继担任组织部长、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副队长等职务,2015年12月,他挑起了700多人的普查大队队长的重担。虽说离开了一线岗位,他经常回忆起当年野外作业的场景,更对一线地勘人员的艰苦念念不忘:“我从一线走出来,亲身经历过地勘队员的艰苦,大家太不容易了……”
坐在机关指挥部里,如何为前方作战的兄弟们提供更好的后勤保障?如何提升他们的幸福指数和获得感?这是胡龙华经常思考的问题。
员工收入的增长靠得是普查大队经营的攀升,身为队长,他最大的压力正在于此。大队现有全资企业11家、控股参股企业6家,无论哪一家企业的经营指标上不去,他都会焦虑不安。他说:“说一千道一万,员工的收入不增长,有再好的长远规划都是画大饼,无法满足员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记者从普查大队财务部门得到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普查大队一线员工收入连年上涨,与2015年相比上涨幅度达到35%,这也是胡龙华最欣慰的事情:“每年年终总结的时候,看到各家队属企业员工的工资奖金社保实现了良性增长,一年到头,大家的功劳苦劳都体现在收入数字上,这是我作为队长最满足的时候,比谈成一个项目还高兴。”
员工幸福感的获得,得益于近年来普查大队运行质量的稳步提升:该大队克服外部市场环境变化、附加费用增长等不利因素,以“小步快跑”的姿态,保持了利润的平稳增长。


转型加速加码

近年来,由于国内各类原生矿产资源日渐匮乏,地质勘查市场普遍萎缩,倒逼着地勘单位实施战略转型。
胡龙华认为,转型并不等于转行,还必须立足地勘的老本行,构建适合普查大队实情的转型路径。他解释说:“过去,我们是坐等上级派项目、拨资金,现在要转型、要迈向市场化,重点是转向哪些区域、转得速度快不快、有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对于普查大队来说,不能一味贪图做大经济总量,而是要根据大队的专长、能力、规模去转型。地质勘查是我们的根和魂,我们要围绕这一点,做大地勘技术服务产业。”
他认真审视大队面临的形势任务和挑战,抢抓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等重大发展机遇,积极转换思路,调整业务方向,构建了“快速发展环境地质、化验检测、地理信息业,稳定发展地质勘查、工程施工业,延伸发展基地开发、物业经营业”的“322”新产业结构体系。
在普查大队燕郊中心实验室成功实现市场化运营的基础上,胡龙华把目光瞄向了位于“一带一路”沿线的老挝,重点推进海外实验室业务。2019年6月,普查大队与老挝矿产资源及能源勘查分析服务中心合作建立了老挝检测实验室,主要从事固矿类样品分析、土壤元素分析、水质监测检测、环境检测等业务。位于老挝万象市中心的那栋四层楼的实验室,在普查大队的精心培育下,成为老挝国家为数不多的专业地质检测分析中心。
华北地勘局局长朱向东深入老挝实验室检查指导工作
2019年10月18日,华北地勘局局长朱向东、华勘集团总经理唐海军一行深入老挝检测实验室,实地查看了实验室的运营状况,朱向东局长对在场的中老员工提出要求,勉励大家积极开拓新的区域和领域,严把化验质量,不断提高华勘老挝检测品牌的知名度,将该实验室打造成老挝化验检测行业的一面旗帜和老挝国家级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并由此辐射东南亚其他国家和市场。
朱向东一行在老挝实验室大楼前合影

壮士断腕,有取有舍。近三年来,廊坊市北三县(三河、大厂、香河)房地产业受政策管控影响,建房购房热度衰退。普查大队认真审视现状,果断压缩了在工程施工板块的投入。胡龙华说:“普查大队的传统产业之一是地下桩基施工,但是由于垫资大、回款周期长、利润点低,所以我们主动割舍了这一板块,2019年工程施工只做了不到2000万元,风险可控,总承包的大合同一个都没有签。”
在普查大队办公楼北侧不远处,塔吊矗立,施工车辆往来穿梭,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的“华冠科技产业孵化园区”一期工程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设计高17层的主建筑已出了地平线,13栋3层高的独立建筑已经开始了外部装修。为了响应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部署,普查大队抢抓历史契机,开发了110亩的闲置土地。2018年5月30日,孵化园区举行了开工仪式,预计2020年底高层建筑主体封顶,独立建筑全部竣工。
正在施工的华冠科技产业孵化园区一期工程

在建设过程中,胡龙华经常去现场巡查施工质量,督促施工工期。他利用各种出差机会一遍一遍地向社会各界推介孵化园区的综合优势,渴望企业入园进驻。在施工现场记者看到,主建筑和独立建筑将承接高科技产业孵化器的作用,均适合中小型企业入驻。普查大队党委书记王玉洁介绍说:“待孵化园区建成之后,租金收益比较可观,这将成为普查大队的优质资产,为普查大队未来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摆在记者面前的一组资料说明了普查大队的转型业绩:实施“322”战略三年以来,该大队新兴产业新签合同额、结算收入、利润贡献三项指标连续三年实现了两位数的快速增长,大队连续三年超额完成华北地勘局下达的主要经济指标,国有资产实现了保值增值,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通道。


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

“主业不能丢,队伍不能散,竞争力不能降。”这是胡龙华坚持的“三不原则”。相比于普查大队的经济稳步增长,如何打造一支技术过硬、开拓创新型的人才队伍,更是胡龙华心中的夙愿。
2015年以来,胡龙华除了跑市场、谈项目之外,更多的精力放在队属企业班子的培养上。从企业班子的结构搭配,到干部的轮岗交流,再到执行力的培训提升,普查大队党政班子一起亲自制定方案,走出去、请进来,让干部的培训提升活动成为普查大队的常态。记者了解到,在普查大队中,很多队属企业班子成员的薪酬远远超过大队领导。
每一位应聘到普查大队的青年学生,除了入职教育、一线岗位锻炼之外,还要制定详细的职业发展规划。在胡龙华看来,大队领导的任务不是去发现人才,而是建立一种可以赛出人才的机制,并驾驭、维持这种机制的健康持久运行。胡龙华说:“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在学生的个人层面,要弄清楚自己想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能为大队做出什么贡献;在大队层面,我们会给予年轻人平台和鼓励,只要他能干肯干,做出业绩,就会给他晋升机会。”
据胡龙华介绍,2020年,普查大队要重点落实好首批35名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养措施,打造“322”产业领军人物和优秀技术人才,加大高端特殊人才引进力度,落实“一事一议、一人一策”薪酬机制,继续修订完善收入分配、绩效考核办法,增加高质量发展指标的考评权重,树立“有为有位”的鲜明导向,给有能力者提供平台,让干事者得到回报。
胡龙华是技术人员出身,他清楚地知道科技创新对于培育普查大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经过45年的技术积累和发展创新,如今普查大队正在打造环境板块的污染土壤和水治理修复、化验室的无机与环境检测分析、普冠公司的遥感、物探部的超前预报探测等一系列核心技术服务,努力进入国内地勘单位第一技术梯队。”谈起科技创新,他介绍道。


普查大队的康庄之路

普查大队建队于1974年,历经了近半个世纪的成长与积累,该大队拥有自然资源部、住建部、河北省环保产业协会颁发的地质灾害、地质勘查、化验检测、环境工程、岩石勘察、测绘6大类21项甲级(含一级)、9个乙级、5个三级(含丙级)资质,在全国范围内,像普查大队这样同时拥有21项资质的地质大队并不多。目前,除了在内蒙古、河北、青海、西藏、新疆等省市区进行地质勘查项目之外,普查大队还紧跟“一带一路”倡议的步伐,在摩洛哥、苏丹、老挝、柬埔寨、缅甸等国家安营扎寨,为中资企业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地质技术支持。
华冠科技产业孵化园区模型。建成投运之后,将成为普查大队的优质资产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胡龙华并没有因为眼前的业绩而沾沾自喜,相反,他向记者透露了自己的担忧:“目前,普查大队还有一部分事业经费拨款,假如将来事企彻底分离,这些事业经费取消了,几百号人马完全依靠市场去谋食,那么,我们全体干部员工是否能适应这种模式?是否做好了足够的心理准备?”
不止是他有着强烈的危机感,这种“断奶”压力成为大队全体班子的一种紧迫感。党委书记王玉洁告诉记者:“国有地勘单位的历史包袱很重,仅离退休人员这一块,虽说已交由社会统筹,但普查大队每年还需要投入近千万元。”
“将来一定会事企分离的,作为队长,上要对华北地勘局负责,下要对全体干部员工负责。因此,我们这几年不断完善事企分离的方案,推动事企分离进程,就是为了一旦分离,干部员工的能力、心理能够适应完全的市场化竞争。”这是胡龙华的肺腑之言。
无论是去地勘现场慰问一线员工,还是与机关干部谈心谈话,胡龙华经常在想,这一支可敬可爱的地勘队伍如何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作为队长的职责和使命是什么?答案就在不远的将来——当一线地勘人员的待遇不断提高,当青年技术人员有了清晰的职业上升通道,当离退休人员老有所养,当普查大队迈入提质增效的康庄大道,那一刻,对胡龙华来说,他内心的幸福感由然而生。

自定义HTML内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