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第三次全国区调地质调查工作会议将于11月6日召开

  • 2019-11-05 17:10:29
  • 来源:中国矿业报
  • 0
  • 0
  • 添加收藏

新时代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地质工作面临的形势发生了深刻和广泛的变化。中国地质调查局坚持以国家需求为导向,加快推进地质工作战略性结构调整,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地质调查局召开第三次全国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会议,旨在聚焦需求,夯实基础,全面推进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改革发展,展现改革开放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区调工作的跨越发展和辉煌成就,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新时代对地质工作的新要求,明确新时代区调工作的新使命,指明未来工作方向,全面落实《中国地质调查局关于深化区域地质调查改革的指导意见》,深化区调工作转型升级。


(详见内容如下)

编者按:新时代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地质工作面临的形势发生了深刻和广泛的变化。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坚持以国家需求为导向,加快推进地质工作战略性结构调整,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地质调查局召开第三次全国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会议,旨在聚焦需求,夯实基础,全面推进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改革发展,展现改革开放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区调工作的跨越发展和辉煌成就,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以及新时代对地质工作的新要求,明确新时代区调工作的新使命,指明未来工作方向,全面落实《中国地质调查局关于深化区域地质调查改革的指导意见》,深化区调工作转型升级。

区调作为地质工作的基础和先行,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更加需要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立足破解重大资源环境问题,树立新理念,探索新路径,率先实现大变革。地质填图是地调机构的看家本领,建立新型地质填图队伍,是区域地质调查事业发展的关键和根本所在,是地质调查工作发挥基础性、先行性作用的关键和根本所在。区调工作的理论性、实践性、探索性很强,需要具有广博地质知识、无私奉献精神、视野开阔的高素质人才,以及经验丰富的专业队伍,中国地质调查局按照“五问”“五不唯”的评价标准,遴选出了中国地质调查局首批首席地质填图科学家,为今后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

部分首批首席地质填图科学家简介

 

辜平阳,男,1982年出生,中共党员,博士,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任职于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自2009年参加工作以来,辜平阳长期奋战在阿尔金、西南天山及秦岭地区野外一线,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4项,在区域填图方法创新及找矿突破等方面取得了若干重要进展,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3部。

辜平阳创新性地提出了造山带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填图方法,破解了造山带中最复杂构造单元的填图问题,为造山带结构精细解剖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撑,2018年获得全国优秀图幅;创新性地建立了高山峡谷区填图技术方法,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由陆域可测地区向特殊地质地貌区转移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撑,该成果作为“现代区域地质填图技术方法体系构建与示范”成果之一获得中国地质学会2018年十大地质科技进展;首次在塔里木盆地东南发现冥古宙地壳物质,为地球形成及早期演化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物质基础;探索出基于大比例尺航空放射性测量、航空物探、地面地质调查、钻探验证的硬岩型铀矿勘查及找矿方法,陕西华阳川铀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取得重大突破,有望成为世界级超大型铀矿。

辜平阳多次被评为“中国地质调查局优秀共产党员”、“陕西省科技工委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优秀共产党员”、“陕西省科技工委青年岗位科技能手”;连续9年被评为“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先进工作者”,2019年被遴选为“中国地质调查局首批首席地质填图科学家”。

 

蒋仁,男,土家族,1981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2006年7月参加工作,2017年至今任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海岸带与第四纪地质室副主任,2019年以来担任“长江中下游平原及周边区域地质调查”工程首席、“长江三角洲沪宁杭地区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负责人。

从项目组员到主持项目、担任工程首席,蒋仁一直坚信野外工作是地质调查的核心,始终坚守为地质事业奋斗的初心和使命。2015年9月,中国地质调查局新一轮项目立项已近尾声,但根据统一部署,临时新增了“长三角覆盖区1∶5万填图试点”项目,作为报告编制负责人,蒋仁从查阅资料到图件编制,不分昼夜,整整4天几乎没合眼,最终顺利通过了立项论证,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主持长江三角洲覆盖区系列基础地质项目期间,蒋仁始终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及地方需求,在解决基础地质问题基础上,注重成果的及时转化应用。2017年,蒋仁主持“长三角覆盖区1∶5万填图试点”项目时,在野外调查过程中于泗洪县重岗山一带发现了一系列活动断层。考虑到活动断层对周边城镇、学校、火车站等的潜在威胁,蒋仁及时编制了专题报告提交给泗洪县自然资源局,建议其在城镇规划和工程建设中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该报告引起了当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2019年以来,蒋仁在主持“长江中下游平原及周边区域地质调查”工程以及“长江三角洲沪宁杭地区区域地质调查”项目期间,将调查与监测结合,综合自然营力与人类活动影响,在解决基础地质问题的同时,重点关注人-地交互作用与人居环境的未来演化趋势,取得了很好成效。

自参加工作以来,蒋仁一直从事华东地区基础地质调查与研究,先后参加地质调查项目8项,其中主持4项,2017年获评中国地质调查局“2015年~2016年度优秀共产党员”;2019年入选中国地质调查局首批首席地质填图科学家。

 

李振宏,男,1973年10月出生,博士,构造地质学专业,地质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沉积地质与大地构造、油气综合地质研究及区域地质调查方面的科研与生产工作。1994年8月至1998年7月,就读于西安地质学院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8年8月至1999年7月,工作于山西省区域地质调查队,主要从事野外区域地质调查工作。1999年8月至2002年7月,就读于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构造地质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2年8月至2006年7月,工作于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主要从事盆地构造研究及天然气探井的勘探与生产支撑工作。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工作于北京奥能恒业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油气地质综合研究及勘探、评价井位的优选与部署工作。2008年9月至2011年7月就读于中国地质科学院构造地质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2011年8月至2014年2月在中国地质科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4年2月至现今,工作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自参加工作以来,李振宏先后主持、完成区域地质调查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企业横向课题20余项,参与完成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油气地质综合研究及区域地质调查项目10余项,获省部级二等奖1项、局级奖5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72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42篇,1篇入选第四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参与完成科普图书1部;以副主编身份参与完成了《特殊地区填图方法指南》系列丛书,并主持编写了《活动构造区1∶50000填图方法指南》,获中国地质学会2018年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先后参与《中国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分析报告》、《国家基础地质调查中长期发展规划》等重要报告编写;现任地质力学学报编委、地表作用与系统演化基础地质调查工程首席,2019年被遴选为“中国地质调查局首批首席地质填图科学家”。

 

王保弟,1975年6月出生,1995年7月毕业后踏上了奔赴西藏、服务西部的征程。进藏后,他主动要求到条件艰苦的西藏地勘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进行锻炼,先后从事1∶5万、1∶25万区调查及矿产普查工作,其参加的项目皆取得了丰硕成果,全部被评为优秀级的报告。

2005年9月,王保弟考入中科院广州地化所,开始硕博连读。期间,他严格要求自己,学术上不断探索,广泛阅读专业文献,熟悉国际地学前缘理论知识,并将理论和实践积极结合起来,同时注重学以致用,培养了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及综合科研能力。2009年底,王保弟加入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一直致力于青藏特提斯演化与成矿作用研究,重点攻关特提斯演化历史、碰撞造山过程、典型成矿带成矿地质背景等科学问题,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四川省科技基金1项、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8项、国家973项目2项。在承担科研任务的同时,王保弟还承担了上述项目大多数的事务性工作,凭借认真负责、细致周到的工作态度,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保障了项目工作的有序开展。近8年来取得了一些重要研究成果,主要包括:首次厘定昌宁-孟连结合带志留纪蛇绿混杂岩,提出西南三江原-古特提斯构造连续演化新认识,揭示以增生杂岩为主体的新生地壳对岩浆成矿系统有重大贡献;首次发现班公湖-怒江结合带洞错退变榴辉岩,识别出早-中侏罗世洋内弧-弧后盆地系统;发现和厘定羌塘中部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弧火山岩,构建龙木错-双湖古特提斯洋北向俯冲和大陆边缘碰撞造山三阶段演化新模型;提出青藏高原晚白垩世碰撞型斑岩铜成矿、早三叠世花岗岩浆混染型石墨成矿与成矿地质背景等新认识,指导区域地质找矿新发现,为推进青藏高原大陆边缘增生与成矿理论创新提供了重要证据,为下步的找矿工作部署提供了重要信息。主持编制完成《川藏铁路交通廊带1∶25万地质图及说明书》,支撑服务川藏铁路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受到好评价。

王保弟先后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论文52篇,出版专著5部,编写报告10余部,5篇代表性论文他引200多次;2017年2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2018年1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2017年,王保弟入选国土资源部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并获中国地质调查局优秀地质人才称号;2018年入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019年入选中国地质调查局首批首席地质填图科学家。

 

张进,1973年出生,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构造地质研究室主任。1992年进入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1999年于南京大学构造地质学专业硕士毕业。1999年师从著名构造地质学家、地震地质学家马宗晋院士攻读博士学位。2002年获得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固体地球物理专业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地质学博士后流动站,开展阿拉善地区构造地质及其区域演化研究,合作导师为何国琦教授。2008年~2009年赴英国莱斯特大学进行访问并联合开展研究。

2004年入职以来,张进担任多项地质调查项目负责人,结合沉积学、低温热年代学以及地球物理等方法,主要从事基于构造地质填图的科学研究,其研究领域包括青藏高原北缘中、新生代变形与沉积过程,中亚造山带中东段地块构造属性与陆内变形,华南地区造山带与基底变质和变形,华北克拉通破坏的变形机制与特征以及中国大陆中、新生代构造热事件与古地貌演变。

2015年~2018年,张进担任《关键地质问题调查工程》副首席,牵头构造复杂区填图试点,完成1∶5万巴彦哈拉幅和儿驼庙幅填图图幅,并在全国图幅展评中获得特优;初步总结构造地质填图方法,并在国内相关会议上开展培训和授课,介绍经验,受到好评;参与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构造部分编写及修订,并负责编写了《1∶5万基岩出露区构造地质填图指南》,为创新填图方法体系建立提供支撑。2018年入选中国地质调查局填图科学家和局优秀人才。

依托科技部国家深地重点研发、国家自然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1∶5万构造地质填图试点等项目以及中国地质调查局重点基础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申报,张进组建了一个填图与研究融合团队,科研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并拥有一个EBSD组构实验室。目前,该团队正式成员中正高职称3人、助研2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达到100%。

张进现为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深地专项项目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近5年来张进带领团队承担国家、省部级项目10余项,培养了6名硕士和5名博士生,其中1名硕士生获得程裕琪优秀研究生奖以及国家奖学金。

自工作以来,张进先后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编写3部专著;主持编写科研报告多份;主持完成1∶5万巴彦哈拉幅和儿驼庙幅填图。

工作期间,张进还与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同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先后访问过英国、加拿大、印度、越南、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台湾地区。

 

 

优秀图幅展示

牛圈子幅(1∶5万)

完成单位: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填图负责人:余吉远 李建星

 

 

图幅名称:杭垓镇幅(1∶5万)

完成单位:浙江省地质调查院

填图负责人:张建芳

 

图幅名称:板房沟幅(1∶5万)

完成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填图负责人:王国灿

 

图幅名称:文东幅(1∶5万)

完成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填图负责人:彭智敏

 

图幅名称:巴彦哈拉幅(1∶5万)

完成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填图负责人:张进

 

野外考察掠影

 

 

 

 

 

 

自定义HTML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