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我国重要矿产资源供需形势研究,主要矿产进口规模有扩大之势

  • 2019-10-17 18:11:04
  •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 0
  • 0
  • 添加收藏

原标题:我国重要矿产资源供需形势研究
 

导 读

我国是矿产资源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重要矿产资源进口规模不断增长,石油和天然气供需缺口持续扩大,大宗金属矿产消费规模维持在高位水平且多数呈供不应求态势,战略性矿产产量基本稳定或有所增长,但供不应求的矛盾依然突出。我国重要矿产资源供需形势面临能源需求总量大且消费结构不合理、矿产资源供应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等问题,需要通过有序推进能源替代、优化矿产资源产业布局、强化“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矿业治理元素等矿产资源供需保障措施,进一步提高资源安全保障程度。

本文引用信息

苏轶娜.我国重要矿产资源供需形势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9,32(7):46-51.

 

1

重要矿产资源供需形势

 

1.1 总体供需形势:我国是矿产资源消费大国,主要矿产进口规模有扩大之势

21世纪以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我国矿产资源消费量同步快速上涨,重要矿产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目前我国经济处于深度转型调整期,重要矿产品产供销增速出现回落,但供不应求的总体态势没有改变。2017年,煤炭、铁矿石、精炼铜、原铝、精炼铅、精炼镍等重要矿产品消费量的世界占比均在40%以上,铁矿石消费量的世界占比甚至高达55%;黄金、锂矿、钾肥(K2O)消费量的世界占比分别为27.1%、37.2%、26.1%,远高于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18.5%的平均线;原油、天然气消费量的世界占比分别为13.6%、6.5%,低于其他主要矿产品消费量的世界占比,但其消费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二、第三位,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图1)。由于重要矿产品呈供不应求态势,进口规模也随之持续扩张。

 


数据来源:《主要矿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报告(2018年)》)
图1 2017年我国主要矿产品供需的世界占比

1.2 能源供需形势:能源消费结构继续优化,煤炭基本平衡,但油气缺口持续扩大

(1)2008—2017年十年间,我国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持续提高,能源消费结构继续优化。2017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消费总量分别为35.9亿吨标准煤、44.9亿吨标准煤,能源自给率为80.0%。其中,原煤、原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生产量分别占能源生产总量的69.6%、7.6%、5.4%、17.4%,原煤、原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消费量分别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0.4%、18.8%、7.0%、13.8%(图2)。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较2016年减少1.6个百分点,而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较2016年分别增加0.8个百分点、0.5个百分点。十年间,我国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增加了5.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原油、天然气消费比重分别增加2.1个百分点、3.6个百分点,原煤消费占比则减少了11.1个百分点,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
图2 2017年我国能源供需结构
 

(2)2008—2017年十年间,能源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同步快速上涨,煤炭供需基本平衡,油气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2017年能源生产总量、消费总量较2016年分别增长3.7%、3.0%,较2008年分别增长29.4%、40.0%。从不同类型能源供需情况来看,2017年,我国煤炭产量、消费量分别为249864万吨标准煤、271196万吨标准煤,煤炭自给率为92.1%;石油产量、表观消费量分别为27284万吨标准煤、84412万吨标准煤,对外依存度高达68.9%,较2016年增加2.2个百分点;天然气产量、表观消费量分别为19386万吨标准煤、31430万吨标准煤,对外依存度42.5%,较2016年增加6个百分点(图3,图4)。油气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油气资源安全隐患随之加大。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3 2008—2017年我国不同类型能源供应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4 2008—2017年我国不同类型能源需求情况

1.3 大宗金属矿产供需形势:消费规模维持在高位水平,多数呈供不应求态势

2009—2018年十年间,我国铁、铜、锌、黄金呈供不应求态势,需要通过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铁矿石、铜精矿供应形势尤为严峻;铝和铅供需基本平衡;精炼铅产量和消费量稳步增长;原铝产量和消费量同步快速增长。2018年,我国铁精矿、精炼铜、原铝、精炼铅产量分别为3.6亿吨、903万吨、3580万吨、511万吨,较2017年分别增长3.4%、8.0%、7.5%、9.8%;精炼锌、黄金产量分别为568万吨、401吨,较2017年分别下降3.2%、5.9%。精炼铜、原铝、精炼铅、黄金表观消费量分别为1350万吨、3544万吨、524万吨、1151吨,较2017年分别增长11.6%、0.4%、12.6%、5.7%;铁精矿、精炼锌表观消费量分别为14.04亿吨、648万吨,较2017年分别下降1.5%、4.8%(图5)。

 


(数据来源:《2018全国主要矿产品产供销综合统计快报》)
图5 2009—2018年我国大宗金属矿产供应情况

1.4 战略性矿产供需形势:产量基本稳定或有所增长,但供不应求矛盾较为突出

2009—2018年十年间,我国镍自给率低于50%,钾肥自给率在60%左右,锂矿供需缺口日益扩大。2018年,我国精炼镍、锂矿产量分别为18万吨、8000吨,较2017年分别增长6.4%、17.6%;钾肥(折含K2O 100%,下同)产量623.3万吨,与2017年持平。精炼镍、钾肥表观消费量分别为38万吨、1037.1万吨,较2017年分别下降9.6%、1.8%(图6)。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锂电池推动锂需求量不断增长,预计2020年国内碳酸锂总需求量将超过16万吨。目前锂的对外依存度已超过85%,且供需缺口越来越大。


(数据来源:精炼镍、钾肥数据来自《2018全国主要矿产品产供销综合统计与价格快报》;锂矿数据来自美国地质调查局)
图6 2009—2018年我国战略性矿产供需情况
 

 

2

重要矿产资源供需面临的问题

2.1 能源需求总量大,且消费结构不合理

(1)能源需求总量大。我国能源需求总量紧随美国之后,位居世界第二位;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消费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一、第二、第三位,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能源消费大国。当前,我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时期,能源消费强度较大。随着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能源需求还会持续保持较快增速,对能源供给形成较大压力,供求矛盾将长期存在。

(2)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长期以煤炭为主,即使近年来煤炭占比有所下降,2017年仍然达到60.4%,属于典型的“高碳”能源结构。此外,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使得油气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2018年原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为68.9%、42.5%,给我国经济安全和能源安全保障带来较大压力。

(3)粗放型开发利用能源的弊端凸显。随着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不断攀升,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世界碳排放总量中的占比也明显上升。长期以来,粗放型经济模式导致我国能源开发利用呈粗放型增长,煤炭消费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居高不下。能源利用效率偏低,平均利用率只有30%左右,环境问题也随之产生,亟待按照“稳油、兴气、控煤、增铀”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降低煤炭、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

2.2 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矿产资源消费国的地位将长期存在,但矿产资源供应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1)矿产资源储量增长乏力,绿色开发导致成本增加。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矿产品消费国,大宗矿产品消费约占全球总量的40%~50%,且这个需求体量将至少要在高位维持20年左右的时间。由于勘查投资、环境约束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原油、天然气、铜矿等多种重要矿产资源查明资源储量增幅呈下降趋势,未来矿产资源供需矛盾将会进一步加剧。此外,矿业具有较大的负外部性,资源开发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扰动,如地面塌陷、土地毁损、水土环境污染等,虽然可以通过综合整治促使生态环境得以恢复,但是矿产资源的开发成本将可能增加20%~30%,这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提升空间和二次资源对原生矿的替代潜力有限。目前,我国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回采率大多在90%左右,选矿回收率大多能够达到85%的水平,基于品位低、复杂共伴生和难选冶的资源国情,可以初步判断,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基本达到了上限,或难以取得更大突破性新进展。二次资源回收利用虽然具有节能环保等方面的优势,但在规模上目前还只能限于钢、铜、铝、铅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品种,且二次资源回收利用的水平明显偏低。例如我国钢、铜、铝、铅、钨、锡,二次资源供应占当年消费量的比例分别为12%、25%、8%、26%、18%、13%左右,其中绝大部分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的50%。

(3)资源分布不均衡,产区与加工消费区错位。受地质成矿条件影响,我国部分重要矿产分布特别集中。我国90%的煤炭查明资源储量集中于华北、西北和西南,这些地区的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比重不到30%,而东北、华东和中南地区的煤炭资源仅占全国10%左右,其工业产值却占全国的70%多。此外,磷矿查明资源储量集中于云南、贵州、四川、湖北四省,石油主要分布在渤海和新疆、黑龙江、山东、陕西四省区,铁矿主要集中在辽宁、河北、四川、山西四省,铜矿主要分布在江西、内蒙古、云南、西藏、山西、安徽六省区,铝土矿主要分布在广西、河南、山西、贵州、重庆、云南六省区市,钾盐主要分布在青海、新疆、西藏三省区。北煤南调、西煤东运、西电东送、南磷北调的局面仍将长期存在。

 

3

重要矿产资源供需保障措施

3.1 有序推进能源替代,提高能源自给水平

以煤代油、以电代油、开发利用煤层气等热点问题对重塑我国能源格局至关重要,但当前发展尚不充分。例如,目前我国石油消费的1/6用作化工原料生产乙烯等,其余5/6还是作为燃料主要用于交通运输。建设和推广煤制烯烃装置,通过以煤代油可以减少化工产业的石油需求。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背景下,推进三元锂电池技术研发,通过以电代油可以减少交通运输领域的石油需求。再如,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潜力有待挖掘。据测算,中国埋深300~2000米范围内煤层气资源量达31.46万亿立方米,在世界前12个煤层气资源富集的国家中位列第三。其地域分布与中国常规天然气资源表现出良好的互补性。成煤时代以早—中侏罗纪和石炭二叠纪为主,其次为南方晚二叠纪,有实际开发价值的是华北石炭二叠纪和南方晚二叠纪的煤层气资源,占全国煤层气资源总量的50%以上。

3.2 优化矿产资源产业布局

我国矿产资源产业布局的调整,要遵循相对均衡的原则,更要遵循生态效率的原则。东部地区应以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为中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遏制采富弃贫、大矿小开等资源浪费现象,也要发挥地理优势,增加矿产资源的区域协调能力。中部地区应以整合资源为中心,在加大矿山开发力度的同时,延伸优势矿产资源产业链,促进矿产品向中高端发展,增加产品附加值。西部地区应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中心,发展循环经济,加大对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制定更为严格的矿产资源开发准入标准,防止大矿小开、一矿多开,避免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水平低恶性循环。东北地区则应以技术创新为中心,通过提高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等标准,在保护矿山环境的同时增强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3.3 强化“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矿业治理元素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矿业合作潜力巨大。俄罗斯、蒙古、中亚地区的煤炭、铀、铜、金等资源,东南亚地区的煤炭、铜、金、镍、铝土矿、钨、锡、锑等有色金属资源,伊朗的铁矿石、铜、铅锌等资源,印度的煤炭、铁矿石、铝土矿等资源均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这些区域是开展资源勘查开发的主要合作区域。印度、东南亚和中东地区是钢铁、原铝产能合作的主要区域,蒙古、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伊朗等国家是铜冶炼加工的主要合作国家,东南亚地区正在谋划开展镍、金、钨、锡、锑、稀土等资源开发和冶炼加工产业合作。未来,我国应当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将只重视地质调查、地质研究等“硬科学”的国际合作理念转变为既重视“硬科学”合作又重视规则标准制定的“软科学”合作。实施标准互认和接入工程,加快研究矿产资源储量、勘查开发等区域行业标准的制定,推进国际国内矿业领域标准的一致性和互认性。积极探索构建能源和矿产资源治理机制的具体形式和可能路径,加强同东北亚、东南亚、中亚、南亚等地区的多边合作。

作者信息

苏轶娜(1980—),女,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人,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俄语语言文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主要从事矿产资源经济研究。

自定义HTML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