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地质赞歌从这里谱写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转型发展纪实

  • 2019-10-15 22:46:44
  • 来源:中国矿业报
  • 0
  • 0
  • 添加收藏

开栏语:

为进一步推动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各省级地质调查院、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新型关系的建立,促进各单位之间的相互了解、互学互鉴,展示工作成果,分享工作亮点,推广先进典型经验,精准服务中国矿业转型发展,中国矿业报特开辟“院站巡礼”栏目。

该栏目将聚焦地质调查工作服务方向、指导理论、发展动力三个根本性转变;地质调查全力支撑能源、矿产、水和其他战略资源安全保障,精心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单位转型升级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精准扶贫等。

地质人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项项科研成果,一座座资源丰富的矿山,更是一种信仰的坚守,一种精神的传承。讲述好地质人的故事,记录好地质人创造的奇迹,是这个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河南省地质调查院,乃我们弘扬“三光荣”精神、探寻转型发展之典范的第一站。

河南省地调院先后承担国家与河南省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类项目300余项,其中7项成果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土资源部科技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等成果;先后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国土资源系统功勋集体”、“全国优秀地调院”、“河南省文明单位”、“全国模范地勘单位”等称号,并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奖状。

调整发展思路 夯实转型根基

近年来,受世界经济下行和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双重影响,全国地勘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地质调查工作面临着行业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专业技术迭代等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服务方向、指导理论和发展动力都发生了深刻转变。作为省级地调院,河南省地调院不断思考地质工作如何服务新时期的新任务,不断探索将地勘单位转型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路径。进入新时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理念的变化赋予了地勘单位新的使命,必须主动转变原有的发展思路,迅速地适应这种变化,在新一轮的改革浪潮中努力站稳脚跟,发挥地质工作的基础性、先行性作用,全力以赴推进转型发展。

——转变思想观念。这是转型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环境的先导因素。地质工作的“黄金十年”为地质单位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但也使其缺失了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广大干部职工的竞争意识和市场观念没有得到充分的“灌溉”与“成长”,面对行业形势的变化,抵御防范风险的能力不足愈发凸显。针对这一问题,在转型发展之初,河南省地调院明确提出要坚持创新思维,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思想观念的转变带动提升发展节奏、严实深细工作作风,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思想观念的转变培育敢想敢闯敢干的拼搏精神,主动出击寻求发展机遇,不断夯实转型发展基础。

——调整专业结构。不同时期,地质工作有着不同的使命与任务。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重大发展战略做出调整,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当前,我们传统的地质找矿工作正在由大宗矿产向战略新兴矿产转移,与此同时,地质工作在自然资源管理、生态保护修复、国土空间规划等领域的基础性、先行性作用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可以说,地质工作的社会职能正逐渐由传统的地质矿产型向资源环境型转变。在这种形势下,河南省地质调查院主动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构成,形成了以地质找矿为中心,基础地质、水文环境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旅游地质、生态地质、遥感地质全面发展的公益性地质工作“1+6”专业服务体系,拓宽了转型发展道路。

——完善机制体制。实践证明,在推进地质工作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建立与转型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机制体制。河南省地质调查院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根据内控管理要求并结合单位实际创新管理手段,持续推进岗位责任体系、业绩评价体系、监督管理体系等“三体系”建设,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办法。一是出台《绩效考核及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办法》、《生产单位内部银行管理暂行办法》、《项目成本预算管理暂行办法》、《科级干部管理办法》等一揽子激励政策,在单位内部全面推行优绩优酬,奖优罚劣,推动干部能上能下,持续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引导鼓励他们走出“安全区”,闯荡“竞技场”,为单位的转型发展抢占先机、建立优势。二是自主开发了“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项目管理系统”,实现了对项目工作的实时监控和全流程监管,提高了单位的核心竞争力、转型发展动能。

拓宽服务领域 增强转型活力

——全力支撑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坚持向地球深部进军,持续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积极对接河南省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需求,着力在“一贵三稀”等战略性新兴矿产勘查、深部找矿以及清洁能源地质勘查等方面持续发力。一是2011年以来,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承担完成了“栾川县冷水-赤土店钼铅锌多金属深部预查”项目,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延续开展了“栾川县冷水-赤土店钼铅锌多金属深部普查”项目,不断取得成果突破,接连续作至今,并带动地勘基金和矿业企业累计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今年上半年,该项目顺利通过河南省自然资源厅评审,新增资源量钼368万吨、三氧化钨139万吨、锌271万吨、伴生铼117吨。新增资源量相当于36个大型钼矿床、27个大型钨矿床,有望助推栾川成为世界最大的钼矿基地,填补了河南省无大型钨矿的空白,也为国家钼钨资源布局和长远规划提供了依据。二是该院实施的“河南省中牟页岩气勘查”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在郑东页2井太原组中部单层压裂试气获日产天然气3614立方米,为南华北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取得重大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城市规划区发现页岩气,对改善郑州市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自给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参与境外资源合作勘查与开发,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自2006年以来,该院先后在非洲的津巴布韦、塞拉利昂、刚果(金)及中亚塔吉克斯坦等国开展矿业勘查开发工作,发现和探明了一批大中型矿产地;今年上半年完成了津巴布韦金矿勘查开发评估工作,参与的“援卢旺达国家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目前正在开展工作。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实施《河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努力找准服务蓝天、碧水、净土行动的切入点。一是开展了河南省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建立了高标准的样品制备流转基地,在全国率先高质量完成了样品采集与成果集成,受到了生态环境部和国家详查办的充分肯定以及河南省生态环境厅的通报表扬。二是作为河南省生态环境厅主要技术服务单位,该院承担了河南省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污染状况详查全流程质控,开展了涉镉等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工作,全面掌握了河南省涉镉等重点行业企业分布及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三是先后完成了河南省平原区、淮河流域与豫西诸盆地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查明了河南省地下水水质状况和污染程度,建立了全省地下水污染调查数据库系。四是先后开展了河南省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地热资源现状调查评价与区划、地热资源应用现状研究等工作,为河南省发改委编制了《河南省地热能开发利用规划(2015年-2020年)》,提出了河南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办法,推动了河南省浅层地热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五是开展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村镇污水生态治理及养猪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科研攻关,实现了废水生态净化、循环利用和无臭无害化,为河南省水污染防治攻坚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精心服务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树牢“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深入学习研究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和发展方向,努力在土地、矿产、水、森林、草地、湿地等多门类自然资源调查以及生态修复技术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是认真编制南太行地区淇河流域、伏牛山生物多样性保护片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规划设计方案,完成淇河流域调查面积1992平方千米、伏牛山片区调查面积26151平方千米,为河南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了科学可行的地质解决方案。二是连续7年开展河南省矿产资源开发环境遥感监测工作,有效支撑了矿政执法。三是连续3年开展河南省自然资源综合调查,建立了河南省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年度动态变化数据库,为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管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四是参与编制了《华北自然资源图集》,主导编制了《河南省自然资源图集》,系统总结了河南省山水林田湖草矿等多门类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资源潜力、开发利用现状和动态变化情况,为支撑服务自然资源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信息保障。五是建设申报了云台山、王屋山-黛眉山、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和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等30余处国家、省级地质与矿山公园,完成了60余项地质遗迹调查与规划工作,项目涉及国内16个省市自治区,为“美丽中国”和“美丽河南”建设提供了地学支撑。

——积极投身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技术人才和地质成果资料优势,持续推进城市地质工作。一是先后在中原城市群中心城市郑州市、开封市等14个主要城市以及郑汴新区、郑州航空港综合经济实验区开展了城市地质调查工作,调查成果内容丰富,精度高,部分成果已为城市规划部门采用。二是为支撑服务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该院在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和河南省地矿局的统筹部署下,推动郑州市成功入选全国城市地质调查首批试点城市,促成郑州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项目成功落地,实施方案一次性通过评审,积极践行了中央资金引领、省地配套、多方协调、共商共建共享的示范模式。三是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和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精神,组织精干力量组建空间规划团队,与华中科技大学、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南大学环境规划院以及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谋划国土空间规划和“双评价”工作,增强技术储备,提升发展后劲。

——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聚焦“三农”,以确保“中原粮仓”绿色安全为己任。一是全面完成河南省10.3万平方千米的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查明河南省绿色耕地1.08亿亩,新发现1439万亩绿色富硒耕地。二是持续开展富硒产业化研究,主动为商丘永城、信阳光山、灵宝寺河山等地开展富硒土地调查评价与富硒土壤种植基地认证工作,编制完成《河南省富硒土壤标准》,向河南省政府提交了《2019年-2023年河南省富硒产业发展规划方案》,加快了农业地质成果转化应用步伐。三是开展了黄淮海平原(河南省部分)水质型缺水区洁净地下水勘查、淮河流域(河南省焦作、荥阳)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豫西南严重缺水区地下水调查评价等项目,在宜阳、登封、荥阳等县市施工成井74眼,有效解决了农村安全饮水和农田灌溉问题。四是积极拓展地学服务领域,完成了汝阳县刘店镇刘店村和固始县方集镇二道河等旅游发展规划项目,编制了《罗山县青山镇南部浅山区乡村振兴规划(2018年-2022)》,为当地实施精准扶贫提供了智力支持。

——深入探索大数据应用研究。一是持续13年参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库等各类基础数据库建设,培养了一批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初步实现了从野外地质调查到室内研究的主流程信息化,在人工智能信息处理、智能化三维建模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地质信息化转变为地质智能化打下了技术基础。二是积极探索地质调查数据开放共享机制和“智慧地质+地质大数据”发展布局,开展智慧城市地质时空大数据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和河南省自然资源全时空动态监测及信息资源采集关键技术研究,与中国科学院遥感地球所共建“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地质遥感中心”,全力助推河南省地质大数据平台建设。三是整合河南省重点地区的基础数据,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大数据智慧找矿”联合科研攻关。

——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转型发展。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地勘单位转型发展的立身之本、谋事之基。一是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依托专业技术中心建实建强该院14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特聘中国科学院院士赵鹏大、翟裕生、莫宣学为专家顾问,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复明等专家学者为学术委员会成员;成功申报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5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二是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问题,建立首席专家制度,设立科技创新基金,采取科技平台项目锻炼、产学研结合、青年科技创新论坛、青年科技沙龙、“传帮带”等形式培养青年科技人才。三是持续推进开放合作,先后与中科院遥感地球所、南方科技大学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河南省环科院、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等科研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跨界合作;与中科院亚热带所、河海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省农科院等单位联合谋划实施地质调查与资源环境类项目;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合作共建院士工作站,联合开展深地探测科研攻关;与中科院遥感地球所合作开展地质遥感技术研究与应用。四是不断提升科普服务水平,打造了一支专业科普讲解团队,该院地质陈列馆被命名为“郑州中小学生校外教育活动基地”,该院被河南省科协授予“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称号。

找准自身定位 提升转型质量

自转型发展启动以来,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在新的服务方向上做出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也为其他单位提供了一些借鉴。

——明确自身定位。作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河南省地调院始终坚持公益立身,坚持地质工作基础性、先行性、战略性的发展方位,开展高精度地质调查和资源环境勘查的主业工作,为提高国家地质矿产资源研究程度,摸清资源环境家底提供基础数据和基础资料,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同时,该院还坚持大地质、大生态、大环境的发展理念,认真做好地球系统科学的理论研究和科技创新工作,为国家基础地质科学的发展进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筑牢了地质强国的地学基础。

——找准主攻方向。自建院之初,河南省地调院就汇聚了一大批省内地勘行业的技术精英和专家骨干,建院20年来凭借专业技术和人才优势,取得了一系列的优秀成果,申报成立了数十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面对转型发展这一系统性、长期性的战略选择,该院清醒地认识到转型发展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应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取决于能否找到发挥自身优势与特色的发展方向,是否将单位的转型发展融入了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该院充分依靠专业人才和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紧紧围绕国家和地方重大发展战略,努力找准地质工作服务河南省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探索出了一条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转型发展道路,不仅满足了自身的发展需求,也为地勘行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

——建立领先优势。虽然该院在传统的地质工作范畴内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但是为了实现长远发展、高质量发展,该院毅然选择了转型,选择了二次创业。在这一过程中,该院从无到有,在一些新的服务领域“开疆拓土”,建立了新的阵地。但是他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先行一步的优势只能保持一时,只能在短时间内带来一些效益,如何将先行优势转化成市场优势、经济优势、竞争优势,保持稳健的发展节奏,实现长远的发展,是一个永久的课题,需要一直深入思考。

转型发展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河南省地调院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河南省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持续加快转节奏、转观念、转作风,着力在增强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不断扩大领先优势,延长产业链条,培育全流程服务的优秀团队,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牢牢把稳公益性的“方向盘”,努力在转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发展中实现高质量转型,为新时代的中原地质工作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单位简介: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成立于1998年12月,属河南省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由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和河南省地矿局共同管理,接受中国地质调查局及其各大区所和专业中心的业务指导。该院的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和河南省政府确定的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地质调查任务;承担并组织实施河南省地质灾害、环境地质调查及评价、农业地质、地学旅游等工作;为国家和河南省能源资源保障、自然资源管理、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重大战略提供技术支撑和公益性服务。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现有在职职工403人,河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现有在职职工190人,两单位实行一体化管理,共计593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77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46人(二级教授7人),高级工程师162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4人,河南省政府津贴专家3人,河南省学科技术带头人4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13人。该院内设基础地质、矿产地质、水工环地质、生态地质、能源地质、旅游地质、自然资源、测绘、信息等13个专业调查中心,拥有“河南省金属矿产成矿地质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重点实验室”、“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地质遥感中心”、“河南省金属矿产深部控矿与成矿机制院士工作站”等14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自定义HTML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