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世界金矿勘探史上最大丑闻,地质师和矿老板真的“臭名昭著”吗

  • 2019-04-06 19:20:55
  • 来源:“美国博德公司北京代表处”公众号
  • 作者:刘培文 (Rock Liu)
  • 0
  • 0
  • 添加收藏

来源:转自“美国博德公司北京代表处”公众号

作者:刘培文 (Rock Liu), 高级地质师,SME注册会员,注册矿权评估师


1993年Bre-X金矿公司诈骗案,被认为矿产勘查行业史上最为“臭名昭著”的骗局。2017年由派屈克·马塞特/ 约翰·津曼改编,搬上银幕,成为了好莱坞的犯罪大片,让一向被人视为“苦逼”的勘探者和地质师有幸和江洋大盗、恐怖分子比肩。奥斯卡影帝马修·麦康纳饰演探矿公司的老板肯尼·威尔斯(原型人物是戴维·华尔斯),埃德加·拉米雷兹饰演地质专家麦克·阿科斯塔 (原型人物米歇尔·古兹曼)。

按照加拿大联邦机构和美国联邦调查局的调查结果:Bre-X金矿公司是加拿大一家在地下室里成立的探矿公司,1989年7月在亚伯达省证券交易所上市,上市时只是每股约25分的垃圾股。后来该公司买下了印尼矿山的开采权,通过往岩石中掺金粉的做法营造了该矿山的矿石含金量极高的假象,并不断引入投资者。至1996年4月,他们的股价已飞飙至200元。1996年10月,Bre-X金矿公司诈骗的行径遭到曝光。Bre-X公司总地质师古兹曼于1997年3月被要求前往现场说明问题,途径加里曼丹森林时,古兹曼从180米高空的直升飞机上跳下自杀。董事长,52岁的戴维·华尔斯,淹没在一片谴责和唾骂声中,整日惶惶不安,于1998年6月4日死于脑动脉疾病。结局真是凄惨!大家拍手称快。

事发至今都20多年,只要在业内提起这件事情,人们都得加上“臭名昭著”四个字。说谁呢?说的是勾结在一起的勘探者和地质师。这令我感到羞耻和愤怒。造假骗人到哪里都说不下去,挨骂活该。但是,国际大矿业公司、投资银行、专业审计、各种政客一时间都以受害者自居,联合调查机构、媒体组团上阵,把责任都挂在勘探者和地质师的身上,勘探者被骂死,地质师莫名其妙自杀,最后还要扣上“臭名昭著”的帽子,这就公平吗?

我不喜欢诈骗案,但非常喜欢《金矿》,感谢《金矿》的编剧派屈克·马塞特/ 约翰·津曼。他们没有粉饰或者是替骗子开脱责任,而是挖掘出地质勘探者的梦想,投资者的贪婪,以及政客的无耻狡诈,大声质问他们:“真相是什么?不是你被骗了,是你愿意相信!!!”最后把扣在地质勘探者头上“臭名昭著”的屎盆子还给哪些华尔街投资者和华府及印尼的政客们!

 

勘探者和地质师的梦想

肯尼算是“矿三代”。他爷爷带着一匹马和两头骡子去淘金,白手起家干起一家矿业公司华秀矿业(Washoe Mining)。肯尼的父亲接手公司越做越大,年近暮年感叹说:这个行业不好干,有时候一无所获,能现在这个样子全凭命好。风华正茂的肯尼接过勘探公司,他坚信:矿业是国家的支柱,绝对是个好行当,而且自己运气不会差。三代人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个成功的勘探者,把自己的姓名和伟大的发现联系在一起。

什么是勘探者?肯尼在金锤奖的颁奖晚会的演讲上做了经典注解:“他心中有一个梦,明知所要找的东西未必存在,但相信它就在那里。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就有一个声音督促他,继续去找,哪怕身边的人都离开了他,就剩他一个人。最后,他找到了!他所找的东西就在那里。那么他就是一个勘探者。”

肯尼的梦想让他像个疯子一样。他自比是一只“无脚鸟”(也叫荆棘鸟,传说中它一生之中只能落地一次,那也是它死亡之时);睡在工棚里染上疟疾,差点死了;为了争取股份,跑到笼子里面摸老虎的脑袋;他的口头禅除了“Fuck”就是“MotherLode”(“原生矿带”,加利福尼亚淘金热的时候用的一个词,指沙金矿的原生金矿带,宽1.5公里到6公里,长190公里)。

有梦想的还有地质师麦克。在肯尼眼中他是真正的地质学家,在牛津大学和麻省理工毕业,委内瑞拉和英国混血,还会说印尼语。麦克的成名之作是找到了一个大铜矿。麦克在找铝土矿的路上,车子陷到泥潭里面出不来,最后等到轮胎都生锈也出不来。反正“做总比什么都不做强”,就在这里打个钻,于是乎找到了铜矿,正TMD的运气好。

他还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一套成矿理论:“火圈论”。在勘探现场,他在丢满了烟头的淘金盆中,给人讲解板块理论和成矿模型。可是没人愿意给他投资勘探,并且把他的理论视为一坨屎。还好,麦克保持了一个地质师应有的专业素养,讲了一句经典的话“这个行当没有对和错,只有找到和没找到”他的梦想就是找到矿,证明这个理论不是一坨屎。

梦想和运气总是和地质勘探者如影随形。他们或在戈壁荒漠,或在深山老林,就凭一个脑袋和几台钻机,试图搞清楚复杂的地质特征,能从地下找到矿产资源。这个成功率只要可怜的千分之几。比一只蚂蚁去北京市寻找一家不错的炸酱面馆还难。没有梦想,哪里坚持得下来?运气不好,如何胜得过概率?

 

骗子是怎样炼成的?

起初他俩都不是骗子。

肯尼梦想成为勘探者,但赶上矿业萧条差点破产,爷爷的勘探公司眼看就要毁在自己手上。他要想翻身,断定要靠地质师麦克。麦克的成矿理论没人相信,只有这个稍显落魄的肯尼相信他的“火圈”,并愿意合伙投资。二人心里都清楚这其中的风险,只有凑在一堆儿找到金矿,才能实现各自的梦想。

肯尼起初不打算行骗:

  • 他不会把全部家当和筹来的钱全部砸到勘探上,他应该担心被骗才是!
  • 勘探之初,钱快花光的时候,他跟在麦克的屁股后头,问“你说能找到,矿呢?”。麦克的回答是:“你说钱不是问题,钱呢?”他比谁都急!找不到矿的话,钱就打了水漂。
  • 他会在奄奄一息的时候,赶紧回去治病,保命要紧。
  • 当投资者涌入的时候,他会见好就收,接受别人3亿美元的退出条件,而不是等着后面的1.6亿美元。
  • 他不会为了一个假矿挣取冠名权。还撕心裂肺的喊道:“我把梦给卖了,还剩什么呢?”

麦克起初也不打算行骗:

  • 肯尼大赞他的“火圈”论,说“我不但相信,而且我已经知道了、看到了”。麦克笑笑,自嘲那就是一坨屎。他知道,理论就是理论!
  • 在答应肯尼之后,他跑野外,考察大型钻机,要正规的搞一把。完全不是装样子骗人的架势。
  • 在肯尼奄奄一息之际,麦克首先想到的是放弃,没找到矿就没找到吧,运气不好,认栽。丢了钱不要紧,不能把命也丢了。

当二人彼此信任,且有应对风险的心理准备的时候,即便失败那也不是骗。他们的合同就写在一张餐巾纸上“证明他们是错的,五五分,假的也无所谓”。合同就一份,由麦克留着。这是西方人的做法,再简单也要有个契约。不像咱桃园结义那样,哥俩个烧香磕头了事。肯尼眼里放着黄金的光芒,而麦克的眼睛始终就像是黑洞洞的钻孔。然后就是:“说吧,怎么办!”。

什么时候开始行骗?

编剧似乎给了地质师造假最牛叉的理由:肯尼染上疟疾,躺在破木板上眼看就不行了,但是不打算回去。他唯一的要求是“不要让我一无所获地死去。”几天之后,神奇地见矿了!

于是大家隐约觉得:其一,肯尼授意麦克造假,不能把钱白丢了;其二,面对厚重的友情和信任,麦克无法交差,无奈之下造假。

我不这样认为。肯尼都快死了,造假对他有意义吗?如果麦克只是想安慰将死的肯尼,也不用大费周章的钻探、取样、送样和化验来造假,直接造个表不就得了。我认为肯尼和麦克的运气就是好,就在这个关节眼上见矿了。这在我们现实的勘查史上屡见不鲜。

这里必须交代一下,在Bre-X案中,金矿不是一点也没有,只是没有那么大。也就是说,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把小的吹成大的。造假应该发生在投资方和政客进入之后。难道麦克不知道造假会有严重后果吗?这些牛逼闪闪的人被骗了不找他算账吗?或者政客借他的手骗钱后,会让他好好活着吗?所以,资本争来抢去的过程中,才催生了造假。一句话,都是钱惹的祸。资本是血腥的,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些投资人或者公司为了钱,或者用钱,逼着麦克去造假。用肯尼的话说“真相是什么?是钱!”

在肯尼拒绝3亿美元的那个交易后,麦克火冒三丈骂娘的时候,才明显暴露出他造假了。辛辛苦苦骗了这么久,眼看钱就要到手了,结果肯尼为了“梦想”给踢飞了。所有,后来引入印尼总统苏哈托的儿子。那背后的勾当就更是个无底洞了!

这个结论最合乎逻辑,但结果最戏剧化:一把“意外的”大火把岩心库和资料烧毁,地质师“自杀”;苏哈托的儿子卖出股票变得更富,所有美国投资者被骗惨。

 

不是我骗你,是你愿意相信

这个案子中四个层次的投资者都上场了:

  • 第一个层次,像肯尼这样的初级勘查公司,钱不多有胆量,追求高风险高回报;
  • 第二个层次,大型矿业公司,有实力,追求低风险稳定收益,见了兔子才撒鹰;
  • 第三个层次,金融机构,揣着钱就等着吃利息,或者左手倒右手发横财;
  • 第四个层次,政客,十分特殊的投资者,权力就是他们的资本,甚至要求占干股,好像世界都是他家的。整天瞅着哪里有东西,能瓜分就分,不能瓜分就抢。

 

当这些大型矿业公司、投资机构、投资银行以及众多小投资者买入矿业股份之后,准备大开发时,第三方报告显示大金矿不见了!GAME OVER,大家被骗了,一地鸡毛。

联邦调查局和媒体出马,质量保证程序呢?麦克的程序没有毛病:钻探、劈心取样、加工、送样、第三方独立机构化验,一样不少。为了安全起见,还安排专人监督。投资人代表现场尽职调查,也睁大眼睛看了。其实这么假的矿,就一点破绽就没有?投资者代表是有怀疑的,要么没看,要么看了也看不懂。他们哪能发现一个职业地质师造假呢?麻省理工和牛津大学又不是白读的。再者,肯尼说“我卖的是我真心相信的东西”,深深地打动了这些代表。最终,他们不是真的相信,而是愿意相信。

再后来的投资者,生怕错过投资机会,就按二道贩子的信息闭着眼睛买股票,哪里还有人继续去验证一下。他们愿意相信,前面的投资者不傻,这就是真的。于是骗局像滚雪球一样继续下去。

肯尼说“真相是什么?真相就是:大家都想发财”。

 

题外话

电影看完了!非常棒的编剧,还有影帝马修.麦唐纳的表演,让我们分不清现实和戏剧的边界。我们回到现实中,影片中的故事今天不就在我们身边不断上演吗?

地勘单位的窘境

我十分惊讶我们的国粹文化,总能从别人的失败中找到闪光点。发生在大洋彼岸的Bre-X金矿诈骗案,经过我们“少数”地质勘查行业同志们学习和挖掘,将各种骗术发扬光大,并添加了不少创新动作!家丑,在网上一搜一大堆,不说也罢!大体就三个情况:

  • 胡拼乱凑的小作坊编的地质勘查报告。这都是要骗公家而准备的,他们只是需要个报告而已。
  • 怕就怕哪些“有资质的”地勘单位亲自上马,或者卖资质“指导”他人造假。
  • 威力最大的是哪些已经通过有关机构评审的报告,里面有砖家的签名,还有盖上红章,拿到哪里都好使。

地勘单位屡屡造假,有些老先生们气愤填膺的说“谁说造假了?胡说八道!”不好意思,我这几年做的项目虽然不多,就揭穿了三起。请问,卖资质算不算?

所谓的评审也形同虚设!有多少假报告过了评审关,堂而皇之的作为设计、评估和上市交易的依据。试问:有几人去了现场?有几人验证数据做了核实?有几人不知道眼前的报告就是为了办证、少交价款税费而编出来的假货?

同时,我也很为一线的地质师抱不平。他们长期出野外,住帐篷,就挣点基本工资,可怜的野外津贴。犯得着违法乱纪吗?没办法,领导让干的,你要是不做,就怎么怎么的。为了拉项目搞业绩,业主想要啥就弄啥,哪里还管地质师的职业尊严。有的领导还多少给地质师许以利益,有的领导就是赤裸裸的胁迫。

最为悲催的是:出了成果,地质师领工资走人,功劳都是领导的;出了事情,领导照样领工资,地质师把责任领了走人。

下面是中国黄金总经理孙兆学一案的判决摘录:

“在大叶塘金矿股权并购过程中,胡某为得到充分支持,从中金集团总经理孙兆学处入手,通过孙兆学安排,杨志刚、刘某具体工作,快速启动考察,积极推进论证,在未经评估的情况下,商定收购价款,促成项目通过;在大叶塘金矿股权收购完成后共同探矿的过程中,胡某为了提高黄金探测储量以实现“探明储量超过80吨,每超过一吨补偿200万元”的条款利益,要求孙兆学等国家工作人员违反国内行业规范的规定,采用其他规范测量储量,为自己获取不正当利益提供方便条件。”

尴尬的理论研究

先问一句,有多少矿是靠理论研究找出来的?

有多少矿是古人或者今人偶然发现的。譬如羊倌放羊捡到石头,然后顺藤摸瓜就找到大矿。不过,没多久就会发现,一堆专家教授蜂拥而上,各种成矿理论应孕而生。有些纯碎就是生拉硬扯的套在上面,有些奇葩理论说成一坨屎也不过分。然后他们就有了项目,立了课题,带了博士,出了书,评了教授院士。许多矿山到了关闭的时候,都在为属于何种成矿理论争论不休,也没看见那个理论为找矿做出突出贡献。

我们没有恶意攻击正常的科学探讨和理论研究,而是指出有些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专家教授也是骗子。只不过他们骗得不是投资者的钱,骗得是国家纳税人的钱而已。勘查造假骗一次就够了,还得冒着坐大牢危险。而我们的科研骗子们,可以有头有脸一直骗下去!

投资人不要想当然

地质勘查行业是个风险极大的行业。矿产资源赋存的地质客观复杂性决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找不到矿是风险,被骗也是风险。一个是地球的事情,一个是人的事情。地质师及相关专业工程师的任务是,本质透明性和实质性原则披露信息,对勘查结果、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估算的可靠程度做出判断,并进行必要的免责和风险提示。

我说这话,是提醒地质勘查行业的投资人:不要总是把责任甩在几个地质师的身上,有的事情他能干,有的事情他也干不了。发了大财,也没见你送股分红,就给他个写报告的钱;出了问题,都是他的错,恨不得送到大牢里去。

有些投资人行贿受贿,与矿企高管和政府官员及专家一起,伙同地勘人员造假。骗人的和受骗的穿一条裤子,哪里还有投资人的样子。忽略不计!

对于“正儿八经”的投资人,如果地质勘查人员提供假信息,欺诈和误导投资者,自然会受到道德和法律的惩处。不过,投资者要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上当的是你呢?

  • 你的尽职调查做了吗?好像这几年好点了,以前经常没有尽职调查;
  • 尽职调查的完成的质量和过程怎么样?交由旅游式的和走马观花式的不算;
  • 请谁做的?第三方做的,还是自己的团队;
  • 尽职调查是专家意见,还是领导意思?许多报告就是给领导圆场子。
  • 一手的资料还是二道贩子的报告?

如果投资者以上几个问题回答不好,你就是一个王老五,就指望和朋友吃个饭就搞定,用钱砸到一片人。不骗你骗谁呢?

关键是,把资料核实当作一项重中之重工作来做。如果是国内的地质勘查报告,不管它由什么样资质的(改革后或许成为勘查级别)单位编制,经过了什么样的评审备案,都要自己核实一下。如果是海外的项目,也不要盲目相信合资格人报告。云遮雾罩、胡乱免责的报告也不少。虽然海外的标准和法律保障有力,但是你总不想出了问题去打官司吧。 

国内的例子多如牛毛,我举个海外现成的例子: 

据2018年5月,在西非的黄金勘探开发公司,阿祖玛资源公司(Azumah Resources LtdASX:AZM)发布公告(澳洲矿业聚焦公众号有报道,原文可以登录公司网页查询,网址http://www.azumahresources.com.au/documents/azm180508.pdf),公司刚完成了第一阶段在昆车矿床(Kunche)中22个钻孔,总进尺3,431米的RC钻探项目。在钻探中,公司有一个改变全局的重大发现,在之前计划的露天矿坑底部40米处,有一个高品位富矿体。

承担该报的合资格人就是其总经理Stephen Stone。消息一出,投资者迅速跟进,股价当天翻翻。

最为亮眼的结果就是:在KRC831号钻孔中,99米处见矿44米,金品位为5.37克/吨(0.5克/吨的边界品位,真实厚度大约为25米)。其中:

  • 99米处见矿6米,AU 3.33克/吨;
  • 116米处见矿27米,AU 7.86克/吨;
  • 120米处见矿20米,AU金品位10.27克/吨;
  • 137米处见矿1米,AU品位达144克/吨。

就这个例子,反向施工的KRC831,极有可能顺着矿脉钻进,或者夹角比较小,就会出现视厚度大,品位自然集中升高。报告给出的解释是:原来矿体产状解译有误,存在两组交汇的成矿构造。

反正我是没看出来。不过既然股价涨了两倍,那说明投资者愿意相信。


(地一眼编辑:杨为先)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网站本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欢迎广大朋友投稿(微信94075591)。扫描下方公众号二维码,关注更多及时资讯。

自定义HTML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