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坚持基本定位,推进地质工作“三个根本性转变”

  • 2019-01-29 09:27:14
  • 来源:中国矿业报
  • 作者:彭轩明
  • 0
  • 0
  • 添加收藏

中国地质调查局党政主要负责人培训会议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领导关于地质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深刻领会陆昊部长在地质调查局和相关直属单位的讲话精神,全面展示了近几年地质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钟自然局长的讲话对新时代地质工作和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为地质工作的转型升级和发展指明了道路。通过学习培训和思考,主要有以下几点认识和收获:

一、地质工作转型升级是生态文明建设和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

钟局长在讲话中从地质工作面临的形势、党和国家对地质工作要求、地质工作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地质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等五个方面对地质工作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转型升级的必然性进行了深刻论述,这些内容是党的十九大对地质工作新要求和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在地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为今后地质工作转型发展提供了依据和遵循。

地质工作在回答人们认知地球科学问题的同时,其应用领域已延伸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地质工作面临的需求和问题相对于改革开放初期发生了巨大变化。

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显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对传统的大宗矿产的需求增速减缓,但长时间内仍会保持较高的需求,尤其是对能源矿产和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矿产需求在增加。面对产业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地质工作结构必须进行调整。在资源勘查方面,应更加注重对“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关的矿产资源勘查;针对“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京津冀协调发展”、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的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和“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等美丽中国建设的需求都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城市地质工作和环境地质工作;按照国家总体安全观的要求,对军事地质,海洋地质应保持更高的投入等。发展理念的变化,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必然推动地质工作的需求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资源勘查、城市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海洋地质等方面以全新的视角开展工作,不仅要查明相关地质要素,还要提供地质解决方案,以满足矿产资源绿色开发、智慧城市建设、超级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需要。

二、实现地质工作的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地质工作的基本定位,加快推进地质工作“三个根本性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局党组审时度势,及时对地质工作结构进行了调整,以六大需求为导向,提出了以“十大计划、60项工程、300多个项目”为标志的顶层设计,在地质调查工作中很好地服务了国土资源中心工作,体现了中央的要求,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地质工作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局党组提前谋划,提出了坚持“全力支撑能源、矿产、水和其他战略资源安全保障,精心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的基本定位。这个定位既继承了原有的工作定位,又体现了党的十九大与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全新要求,为新时期地质工作指明了方向。

要践行新时期中央对地质工作的要求,服务好自然资源中心工作,必须找准服务方向,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钟自然局长代表局党组适时提出了推进地质工作“三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一是服务方向要从过去以支撑服务矿产资源管理为主向支撑服务包括矿产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管理转变。二是指导理论由传统的地质科学向地球系统科学转变。三是发展动力要由主要依靠承担项目向主要依靠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转变,使地质工作转型升级。

只有坚持地质工作的基本定位,推进地质工作“三个根本性转变”,紧紧抓住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地质工作十项重点任务,才能开启地质工作第二个百年的新征程,实现地质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是通往世界一流地质调查局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等重要会议上和国内视察时对科技创新工作发表了许多重要讲话,对我国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作为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地质工作,只有践行创新发展理念才能建成新型一流的地质调查局。

地质调查工作的百年历史尤其是近年来地质工作的发展历程表明,正是由于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才产生了以可燃冰试采和南方页岩气勘查为代表的具有宏观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肯定。

经过几代地质人的努力,按照局党组提出的“六个一流”的目标,我国与世界一流地质调查局的差距正在缩小,其中差距最大的便是科技创新能力和信息化建设与工作水平。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加大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的力度,补足这两个短板。

按照局党组的统一部署,物化探所多次组织干部职工全面深入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并结合实际,制定了所科技创新的具体举措,取得了较好成效。近年来,物化探所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建成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国际地球化学中心,打造了一流学科,推广了中国标准,扩大了我国勘查地球化学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有力支撑了新型一流地调局的建设;物化探所作为重要技术支持单位,向社会发布了《中国耕地地球化学调查报告(2015年)》,对我国土地质量形成了若干重大判断,其成果有力支撑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城市边界划定和精准扶贫工作;固定翼时间域航空电磁测量系统研发、无人机航磁测量系统和大深度多三维电磁探测系统等的研发填补了国内空白。这些成绩的取得也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科技创新的结果。

为支撑一流新型地调局的建设,物化探所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主动适应新形势,以破解能源资源和环境关键问题为着力点,对业务结构进行调整,全力支撑局地质调查和科技创新工作布局。总体思路是立足和发挥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探测技术优势与专业特色,打破以往按单一专业方向划分业务部门格局,强调以方法技术协同创新破解资源、环境和重大基础地质问题,保持方法技术优势,着力拓展地质调查服务新领域,全面落实部科技创新战略和地调局“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一是强化勘查地球物理和勘查地球化学学科建设,保持方法技术在行业内的领先优势和支撑作用,建实建强以国家现代地质勘查技术研究中心和地球化学国际中心为代表的创新发展引擎。二是需求驱动,拓宽领域。面向地质调查“六大服务方向”寻找着力点,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拓展地质调查服务新领域。三是以电法勘查、磁法测量、重力测量、地震勘探、放射性测量、矿产地球化学勘查、环境地球化学调查、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数据处理等九项专业技术为支撑,打造形成地球物理探测、地球化学探测、综合地质调查、地质信息技术四大业务板块,服务于能源与深地探测、矿产资源调查、土地质量调查、地下空间探测、覆盖区地质调查等五大方向,形成“945”的业务发展格局,这将对资源勘查、深地探测和地质环境调查与监测形成更强有力的支撑。按照地质调查局的统一部署,我们建成了“地质云”物化探节点,不断推出物化探信息产品,有力支持了“地质云”2.0的建设。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新时期地质工作转型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绘就,在今后的工作中,物化探所将认真贯彻落实好局党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以牵头组织实施的“化学地球”大科学计划与“一带一路”地球化学填图、土地地球化学调查、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基础调查3个工程及二级项目为抓手,进一步调整优化业务结构,加强人才团队建设,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信息化建设水平,推动所各项工作开拓新局面,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作者单位: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自定义HTML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