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成果快讯 >

矿山遍绿植、砂岭结硕果,韶关南雄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成效显著

梅岭古驿道变成乡村振兴“致富路”,废弃稀土矿山成为油茶园、松树林,寸草不生的红砂岭成为硕果累累的“花果山”……2018年5月,广东省环境地质勘查院(下称环境院)与韶关南雄市签订协议,为当地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提供技术支撑,助推南雄生态环境修复治理。

环境院专门成立“山水林田湖草研究中心”,派出技术团队,吸纳地质、水文、环境、农林、土壤等领域专家,长驻南雄协同攻关。项目部成立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项目部还充分聚集专家智力,协助南雄申报总计1.8亿元的生态修复专项资金奖补。

“广东省第二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评选结果近日公布,《南雄市梅关古驿道重点线路生态修复》成功入选,《南雄市稀土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治理》获得提名,环境院院长尤永春获“生态修复表现突出个人”。这是双方密切合作、各展所长创造佳绩的生动缩影。

为古驿道“除疤祛痕”

位于韶关南雄与江西大余之间的梅岭古驿道,曾是我国古代南北经济与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在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无序开发矿业期间,古驿道沿线一度兴起开采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狂潮,矿区岩面犹如青山翠绿中的一块块“疮疤”,山林被破坏,高陡坡潜在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危险,古道地形地貌景观也遭到破坏。

开展古驿道生态修复工程前,南雄市政府断然关闭四大石场。环境院技术团队经过地质调查后,根据“治理地灾隐患、恢复旅游景观”目标,优化修复治理方案,创新“修坡+截排水沟+边坡绿化措施+监测”综合治理措施,并在顺发石场增加“挡土墙”工程。

从2020年6月初起,在474天紧张的野外施工中,环境院技术团队严密组织、精心施工。党员、职工战高温酷暑,冒严寒冷雨,全面完成四大采石场的锚杆、削坡、截排水沟、绿化、场地平整等八项工程,矿山治理面积达217亩,植被覆盖率达70%以上,消除危岩体隐患18处,优质高效完成设计方案的工程任务。

修复后的矿区岩面变绿了,藤科植物葛藤、爬山虎长势喜人,矿区种植了夹竹桃、枫香树、桂花树,撒播了草籽,已成为几处小公园新景观。这些景观与古驿道更加协调,古道更加名副其实地成为带动村民增收的“致富路”,惠及周边十几个自然村和近3000名村民。

废矿山变身“油茶园”

南雄市废弃稀土矿山集中在界址镇下屋村,南亩镇水塘村、中寺村,坪田镇坪田村等四个区域。经历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滥采乱挖非法开采,原有地形地貌和土地资源遭受极大的损害,非法开采使用草酸提取稀土矿物造成土壤严重酸性化,矿区几十年也难恢复植被。

2020年6月,环境院技术团队协同南雄修复办,对废弃矿区治理实施“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措施制定设计方案,实施“四大工程”,即场地整治、土壤改良与植被恢复、截排水、修复效果监测。

“场地整治工程包括原堆浸区、开采边坡、矿区平台进行整治,根据地形分阶梯平整土地,对采坑、洼地进行泥土回填,控制水土流失。截排水工程是依地形挖截水沟和排水沟,防止地表水对土地冲刷、侵蚀。”技术团队专家介绍称,工程重点在于土壤改良与植被恢复,技术团队将生石灰等渗混入土壤中,对酸化严重的土质进行改良,并辅以种植吸酸草木植物降酸,降低土质酸性程度,从而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提高肥力;植被恢复则创新技术方法,采取“林、灌、草结合”,在高边坡种植爬山虎复绿,堆积边坡采用椰丝草毯,平坦区种植松树,局部区域种植经济作物油茶果树。

如今四大区域建成网格混凝土浇砼排水沟系统,实现水流畅通,解决了水土流失,松树挺拔成形,椰丝草毯茂盛,油茶果田绿油油一片。据介绍,2023年油茶树将挂果,形成长效的经济效益,造福当地群众。

红砂岭变“花果山”

南雄市南北两面群山连绵,中部丘陵沿浈江伸展,形成一个狭长盆地,地学上称为“南雄红层盆地”,以砂页岩地层为主,当地俗称“红砂岭”。红砂岭表面易风化,遇雨水冲刷易流失,侵蚀沟支离破碎。因此,南雄也是全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级市之一。1986年起南雄市就开展了红砂岭水土保持整治专项工作,修筑水土保护工程,开展林草种植工程,取得初步成效。

2018年,南雄市发动新一轮红砂岭综合治理工程,成立生态修复工作领导小组,多元化吸纳社会资金,探索社会资金筹措和回报机制。几年来,当地进行土壤改良、开发经济作物种植基地数千亩,有效提升了生态修复的经济效益。

针对南雄红砂岭土地综合整治,环境院技术团队创新规划“山顶林木戴帽,山间果树缠腰,山下农田遍地”的治理模式,提出分期分批开展修复,修复目标有三:一是提升修复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二是减缓局部水土流失;三是提高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提高村民收入。

2017年以来,南雄市第一期红砂岭修复工程,已完成水田垦造项目规模6000亩,新增水田面积4700亩,形成水田指标交易价值近29亿元;正在实施水田垦造规模1800多亩。南雄红砂岭综合治理工程第二期即将竣工,总治理面积25700亩。

“丘陵山地高处,我们留下帽型红砂岭,红棕色的,下部都已经被林木掩盖了。我们留些原生态红砂岭作标记,供游客参观,接受地学知识启蒙。”在油山镇红砂岭治理修复现场,技术团队负责人于波博士说,路的两旁是一望无际的果树,这是三年前栽种的600亩脐橙,“现在已挂果,明年就开始进入十年左右的收获期。”

自定义HTML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