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工作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建设的模式分析与展望

0阅读
09/04/2023 19:14:36
0

文章来源于: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原文链接:“找矿突破勇担当 三抓三促谱新篇”大研讨之三(李春亮)
 

地勘工作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建设的模式分析与展望

甘肃省地质调查院 李春亮

 

地勘工作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先行性事业,关系到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我省地形地貌复杂、资源相对富集、生态环境脆弱、地灾多发易发、旱区缺水严重,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依赖性更强,地勘工作在全省经济社会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新需求下,地勘工作如何支撑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建设,需要构建全新的工作思路与模式。本文将从模式分析和展望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地勘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分析

(一)矿产资源勘查+绿色矿业发展

矿产资源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甘肃省作为矿业大省,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是地勘工作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建设的核心模式,该模式主要包括勘探、开发和利用三个环节。中国已步入工业化中后期,传统产业正在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需要加快推进矿产资源国情调查,准确掌握矿产资源本底状况。另一方面要按照《甘肃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中指出的38个重点勘查区,持续加大找矿力度。加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总结成矿规律,圈定找矿靶区,增强战略性矿产和优势矿产稳定供应的潜力和能力,助力地方矿业经济绿色开发。

(二)地质灾害评价+地灾监测预警

我省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广、已知隐患数量多、风险大,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目前我省正在地灾高风险区开展1:1万精细调查,掌握隐患和潜在致灾体的结构特征、威胁范围和风险等级,细化地灾风险分区。同时还服务于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避险搬迁等重大工程,建设了专业监测预警点。通过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和创新研发滑坡监测技术,对危害县城进行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实现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灾情险情信息快速上报与预警信息即时反馈等功能。

(三)水文地质勘查+清洁能源开发

针对资源型、水质型缺水和季节性缺水严重地区,我省先后在酒泉、白银、武威、平凉、陇南等多地实施了城镇水源地勘查项目;开展地下水动态监测,建成涵盖我省主要经济带及水文地质单元的10个监测区的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络。自国家八部委印发《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若干意见》以来,我省率先筹措张掖、兰州等地地热资源系统性集成勘查评价与开发利用规划示范项目,为助推全省浅层地热能冬季供暖,加快清洁能源利用进程提供技术支撑。水文地质调查与清洁能源开发模式的结合,可以实现清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的绿色发展和环境的保护,对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地质遗迹勘查+地质公园申建

地质遗迹是在漫长的地质时代,由地球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在全省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氛围下,开展地质遗迹资源调查,探索推动地质文化村建设,打造地质文化村品牌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目前全国各地已形成了“地质+生态旅游”“地质+生态农业”“地质+生态康养”等多种地质文化村产业类型,模式的推广将成为地质调查服务乡村振兴的直接有效路径。

(五)土地质量调查+功能农业开发

我省已完成开展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55100平方千米,制定了《富硒农用地》地方标准,圈定绿色富硒土地479.1万亩,发现了百合、马铃薯、小麦、大麦等富硒农产品,支撑山丹县等地建设富硒农业产业示范园(基地),通过不断的探索,尝试走出一条农业地质服务乡村农业振兴高速发展的高效路径。

二、地勘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展望

当前,聚焦国家重大战略新需求,地质勘查面临新挑战和新机遇。在前期支撑服务所取得的成效基础上,补短板、强优势、拓领域,进一步推进找矿重大突破行动战略;服务内容从“矿产勘查、防灾减灾、打井找水、地质旅游、功能农业”五大方向转变为“稳底线、促保障、谋发展、护生态、促融合”的立体式全方位工作模式,不断拓宽地勘工作服务经济建设的广度和深度。

(一)稳底线——地质灾害调查与地质安全

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地灾防治需进一步开展大比例尺调查工作,开展专业监测点建设,在白龙江流域地灾易发区实施综合地质调查试点,不断完善“天-空-地”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技术体系,持续开展以白龙江江流域、陇中陇东等灾害宜发区和重大工程建设区为重点的中大比例尺地质灾害调查,实施深入了解地质灾害的孕灾环境及发育分布规律,提升对重大地质灾害问题的认识,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异地搬迁提供安全保障。

(二)促保障——矿产资源与清洁能源保障

为继续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和“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立足38个重点勘查区优势,加强战略性、紧缺性矿产和清洁能源调查力度,开展重要矿产资源集中区潜力评价和矿产资源开发经济技术条件综合评价,继续扩大找矿成果,实现地热、干页岩等清洁能源勘查开发与广泛应用,构建未来能源资源利用和矿山绿色建设新格局,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矿产资源和清洁能源保障。

(三)谋发展——旅游资源普查与功能农业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地质勘查工作应聚焦旅游开发与功能农业发展,落实推进“四强”行动,做深做细“五量”文章,开展全省旅游资源大普查,向人民群众展示更多、更优、更具特色的旅游资源。针对重要农产品主产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申报认证全省首个富硒土地,建设富硒土地产业园或特色农产品示范基地,精准指导农业生产,服务戈壁农业发展。

(四)护生态——矿山环境调查与生态保护修复

“十三五”期间,甘肃省完成了35个深度贫困县(区)地质环境资源调查评价,目前,正在实施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破坏与污染状况调查评价、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等项目,重点研究因自然原因或人地关系矛盾引发的荒漠化、生态破坏、水土污染、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提出有效的治理措施和模式,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美丽甘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五)促融合——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调查评价

从区域协同发展角度,统筹优先考虑城镇与乡村协调发展格局,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开展城市地质调查、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建立不同层级的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技术体系,通过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促进乡村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空间格局,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新时代地质调查遵循城乡发展规律,树立大地质、大资源、大生态发展观,大幅提升地质调查服务支撑经济社会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将在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地质碳汇、农产品增值、矿山修复、城市地质、旅游地质、土壤复垦修复、“三生”空间适宜性评价等诸多新方向上大有可为,走出一条与社会经济发展更加紧密的地质振兴之路。

精彩推荐
热门评论
发表评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