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地质科普 >

加强地灾防治工程缺陷分类评估研究

  • 2018-12-27 10:53:40
  • 来源:中国矿业报
  • 作者:石胜伟 程英建 蔡强
  • 0
  • 0
  • 添加收藏

受材料自身特性、施工工艺、结构受力以及地质环境影响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很容易产生缺陷或失效。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外针对产生缺陷或失效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缺乏专门的检测规程和装备,缺少针对防治工程缺陷类型、受力特性、破坏特点的独立而科学的检测手段、评价体系和仪器设备,且相关修复加固技术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缺陷分类评价-修复加固”科学技术及装备体系,与行业现实需求形成巨大反差。

通常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结构由钢筋、混凝土、块石、砂浆等材料组成,工程缺陷的直观反映为裂缝和位移,其成因也是多因素耦合所致,其中裂缝的性质、位置和排列以及位移大小、方向表征着防治工程缺陷发生发展直至破坏的特性。至今在地质灾害防治领域,仍缺乏系统归纳工程缺陷或失效的指南或标准指导修复加固工作,但交通、工民建和水电行业已建立一批较完整的修复、养护责任划分和技术标准,值得参考借鉴。通过现场调研,如何识别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缺陷或失效形成的原因,并选择合理的特征指标进行分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标准是最为关键的技术问题。

国内外有关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缺陷或失效分类的研究较为滞后,未能形成系统性的研究成果,已无法满足现实的行业需求,因此迫切需要一项针对地质防治工程缺陷或失效的分类分级标准来指导防治工程缺陷或失效的修改和加固。通过对国内外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案例的调研、统计,分析存在缺陷或失效的重大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典型案例,根据变形破坏迹象和特征,应用“望闻问切”四诊法,环环相扣,深入剖析引起防治工程缺陷或失效的“病症”,进而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可以更有效地指导防护工程进行修复加固。

望,即现场勘查。在广泛收集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要根据实际情况,划定勘察范围,了解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基本参数,如开展典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缺陷或失效案例的现场调研,了解地基条件、结构形式、砌筑材料、截面尺寸、前后壁倾角、腐蚀情况、裂缝位移大小等,并注意多角度拍照取证;对较为明显的挡墙破损及缺陷,如墙体开裂、垮塌等可以通过目测、卡尺及放大镜等进行测量,对于某些无法明确测量的内部缺陷,需要通过专门的仪器进行测量。

闻,即耳听八方。每一项防治工程涉及的单位众多,包括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察管理单位等;涉及的信息也很多,包括前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等,因此要想查明工程是否存在缺陷或失效需要耳听八方,多方了解。

问,即询问当地居民。有缺陷或失效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工程修建设计、施工方的不良业绩,除非造成重大安全事故,一般很少公开报道,且运行不久就出现缺陷或失效的工程大部分都会在问题出现后立即开展应急修复或重新修筑,这都增加了搜集工程勘察设计资料的难度。当地居民作为第一关系人,防治工程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向他们了解防治工程的具体情况是获取资料的一种有效手段。

切,即运用检测装备进行综合评判。通过监测可以掌握实际情况,对照规范,完成对防治工程“病症”有理有据、不偏不倚的诊断,更好地做好防护。

总之,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从各个角度深入剖析常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现状,才能全面了解常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主要缺陷或失效,在后续的修复加固处理中“对症下药”。□

(作者单位: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探矿工艺研究所)

自定义HTML内容